致敬中医经典之《黄帝内经》任应秋讲解版 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是我们学中医人士的奠基石,要学会如何辨证论治,需要先掌握黄帝内经的精髓。

但随着网络微课的普及,《黄帝内经》早已不再是医学人士的挚爱,书中对于中医认识健康,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古人有独道的见解和探讨。这些令人看去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任应秋老先生的笔下,变得通俗易懂,栩栩如生。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此本书主要是根据1978年任应秋在中医首届研究生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成书。录音整理包括全文讲课、分段提要讲解,提问答疑。

上古,诸历史学家认为是上自“洪荒”下讫“三代”这个时期,依据现代史学的观点,是指人类原始社会这一漫长的阶段,也就是夏、商、周时期,即“上古结绳而治”,“上古穴居野处”的时代。天真,即指人体先天禀赋的真精。“上古”,“天真”谓生命之来源于真精。真精是指肾中之真精。

全篇分为四节。主要倡导卫生之道,养生之道,保全天真(肾中真精),发挥肾气功能,延长寿命。

本节文章提要:旨在说明人类生命之长短取决于对养生的讲求程度,人类不可能无条件地获得长寿。

原文解释

《内经》采用“问答”的体裁,托言“黄帝”作为提问者,所以每篇有“黄帝问曰”,“岐伯”是回答问题者。

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意在说明黄帝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天赋异常,有丰富的学识和见解,才会提出各类令人引发思考的问题,有参考价值。

春秋指年龄,将是还是的意思。失之指人在起居、卫生方面有所失。

远古时人类的寿命很高,现在的人却少有长寿的人,是时世变化,亦或是不讲究卫生的原因?

开篇点题寿命与养生的关系。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句意在说明古时长寿者的养生之道。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道“是卫生之道。何为道呢?

如今,随着人们对于中医养生的饮食与其他锻炼方法的了解和重视。四季不同的饮食养护身体,是需要更多人互相提倡和关心的关键所在。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天气温暖炎热,秋冬天气凉燥寒冷。我们平时所说的“三伏贴"敷贴治疗支气管疾病,冬季膏方和羊肉汤等顾护阳气,避免寒气加重疾病的进展。这些都源于”法于阴阳“。

比如冬天寒冷,多穿保暖的衣服,抵御寒气与病毒的侵袭。夏天天热,穿凉爽的衣服,避免中暑。这都是“术数”的范畴。还有我们熟知的“导引”,“八段锦”,“太极拳”也是“术数的一种涵义。

这句话是具体的养生之道。从饮食的节制,起居的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中医说动则气生,不动则气滞、气陷。适量的运动能帮助自身的气正常运化畅通,五脏心肝脾肺肾发挥功能。如果过度运动反而会引起耗气伤精,体虚无力抵御病毒的侵入。

形——人的肉体;神——人的活力、能量。健康的表现,是“形”与“神”共同发挥作用,达到完满状态——尽天年,度百岁。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看字面意思理解,过度的饮酒、没有节制的生活和劳动,醉酒后行房事或是过度,都是违背养生之道。

从现代观点举例来说。比如喜欢酗酒的人,往往容易得酒精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肝癌。拼命锻炼身体,超过机体自身的符合,往往会引起骨质疏松、膝关节积液、韧带拉伤等反向效果。过度关注性方面的技巧和享受,偏离日常生活规律,过早的发生早泄、腰酸膝软、少白头等肾虚症状。

欲竭其精,耗散其真。“精、真”都是指肾中真精。

因为违背养生之道,不知道平衡机体状态,务快其心,嗜好坏的卫生习惯,没有规律生活,都会耗损肾中真精。

回应古时之人度百岁的原因。

本文意在说明养生之道与寿命延长的关系。

拿古今时的人,不同的生活之道,作为对比,引出主题。

联系现代的我们,常常会把疾病的产生,归于食物、工作压力、环境等质量问题。这可能是部分原因,但直接因素是逃避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经济压力下,把美食、游戏、金钱、房事作为诱惑其心,释放压力的主要手段。

欲知更多养生之道,请关注下期的读书笔记。2022-07-17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46: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是我们学中医人士的奠基石,要学会如何辨证论治,需要先掌握黄帝内经的精髓。但随着网络微课的普及,《黄帝内经》早已不再是医学人士的挚爱,书中对于中医认识健康,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古人有独道的见解和探讨。这些令人看去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任应秋老先生的笔下,变得通俗易懂,栩栩如生。

  •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包含《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四大医学典籍之一。在“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中医强调了阴阳理论在诊疗中的应用。阴阳是中医哲学基础,对应与现象是“应象”概念的核心,即通过阴阳理论理解天地万物与人体生命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选...

  • 一、《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 《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治未病”理念的中医经典。其核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而言,这意味着应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减少不良情绪刺激。二、《黄帝内经》的教育方法 《黄帝内经》采用黄帝与岐伯等对话的形式,增加了权...

  • 李今庸,湖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曾荣膺全国十大“国医楷模”,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被誉为“中医现代教育之父”,在中医教育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最早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设立《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学科。出身于中医世家,李今庸自小便表现出惊人的学医天赋。仅用一年时间,便将《...

  • 1. 《黄帝内经》强调,经络是决定生死、除百病的关键。以下是根据该经典对经络功能的解读与润色:-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对其起始、循行及终止要有明确的认识。- 人体出生时,先形成精华,随后脑髓生成,骨骼成为支撑,血脉营卫全身,筋腱变得坚强,肌肉成为防护,皮肤坚固且毛发生长。- 食物经过胃...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