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正确熬法是什么

煎药的方法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熬中药的讲究
中医中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大包小包的中草药,不知如何煎服为好。现就此谈一些煎服中药的知识。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法。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煎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
也有讲究。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刺激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糖尿病人口渴时服,不拘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时服,利于驱虫;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小孩及体弱患者,药量宜少;妇女孕期服药更要谨慎。中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叶、乳汁易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2020-02-04

2021-05-28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45: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其次,控制煎药的水量也是关键。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如果加水过少,可能导致水分渗出不均,影响药效;而加水过多则可能稀释药物,降低药效。根据传统方法,第一次煎煮时加水量应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时则控制在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宜。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有效,易于掌握。在煎药过程中,...

  •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如下:浸泡:煎煮中药之前,需要先将药材浸泡1小时左右。这一步骤有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析出,从而提高药效。煎煮:煎煮时间:一般中药材煎30分钟左右较为合适,但具体时间需根据药材的质地和种类进行调整。例如,解表类、清热类的中药,以及以花叶为主的药材,煎煮15分钟即可;而滋补类...

  • 4. 煎煮过程:加热锅中的药材和水,待水沸腾后转小火慢煎。持续煎煮15至30分钟,具体时间视药材类型和剂量而定。5. 过滤药液:煎煮完成后,通过过滤将药液分离出来,以便进行下一轮煎煮。重复此过程,直至所有药材被煎煮均匀。6. 储存:将煎好的药液倒入密封容器,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一般可保存一周左...

  • 煎药时要掌握好火候。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解表发汗的药需猛火煮沸3-5分钟即可;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特殊药物的煎煮,要遵医嘱。掌握正确的服用方法也很重要。解表药宜温服,祛寒药宜热服,解毒药、止咳...

  • 1、中药饮片应加水冷浸30分钟左右,一般第一次煎煮加水浸泡后高出要2到3厘米为宜,第二次煮加水量要面即可。2、浸泡后中药选用大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状态,并适当搅拌,每季要虚煎煮两次,第一次小伙前煮15到20分钟,第二次10到15分钟,汤剂煎好后趁热取煎液,合并两次煎液,混匀后分...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