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十二经络的核心秘密


手太阴肺经辛金,手阳明大肠经庚金。肺为阴脏,大肠为腑, 同秉大气中金气而生。庚金者,分别金气的阳性、阴性之称。

金气有收敛作用。肺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上而下,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手者,肺经自胸走手,络大肠,主降。大肠经自手走头,络肺,主升。太阴阳明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大肠经秉阳金之气,肺经秉阴金之气,兼秉阴土之气。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 足少阴肾经癸水。 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水气而生。壬癸者,分别为水气的阳性、阴性之称。

水气有封藏作用。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足者,膀胱经自头走足,络肾,主降。肾经自足走胸,络膀胱,主升。
太阳少阴者,太阳寒水少阴君火。膀胱经秉阳水之气,肾经秉 之气,兼秉阴火之气。

足少阳胆经甲木 , 足厥阴肝经乙木。 肝为阴脏,胆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甲乙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疏泄作用。

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足者,胆经自头走足,络肝,主降。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
少阳厥阴者,少阳相火厥阴风木。肝经秉阴木之气,胆经秉阳木之气。兼秉相火之气。 

手少阴心经丁火, 手太阳小肠经丙火。 心为阴脏,小肠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火气而生。丙丁者,分别为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木气有宣通作用。

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手者,心经自胸走手,络小肠,主降。小肠经自手走头,络心,主升。肝经自足走胸,络胆,主升。
少阴太阳者,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心经秉阴火之气,小肠经秉阳之气。兼秉阳水之气。此阳火乃太阳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肠经称太阳。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心包为阴脏,三焦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相火而生。

相火有燃烧作用。心包经相火的燃烧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经相火的燃烧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手者,心包经自胸走手,络三焦,主降。三焦经自手走头,络心包,主升。厥阴少阳者,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心包经秉阴性之气。兼并阴木之气。

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 脾为阴脏,胃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土气而生。戊己者,分别为土气的阳性,阴性之称。

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足者,胃经自头走足,络脾,主降。脾经自足走胸,络胃,主升。阳明太阴者,太阴湿土阳明燥金。脾经秉阴土之气,胃经秉阳土之气。兼并阳金之气。 

十二经的经字有经过意。 脏腑如储电之瓶,经如传电之线,又经管之意。 默记此图,为研究本书第一功夫,如难记,记每经前仨字,手之三阴,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手之三阴自胸走手,足之三阴,自足走胸。

温馨提示
2022-06-23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7:44: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手太阴肺经属金,手阳明大肠经属金。肺为阴脏,大肠为阳腑,同秉大气中金气而生。庚金代表金气的阳性,辛金代表金气的阴性。金气具有收敛作用。肺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上而下,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形成一个圆运动。2. 足太阳膀胱经属水,足少阴肾经属水。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

  • 手太阴肺经辛金,手阳明大肠经庚金。肺为阴脏,大肠为腑, 同秉大气中金气而生。庚金者,分别金气的阳性、阴性之称。金气有收敛作用。肺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上而下,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由下而上,以成一圆运动。 手者,肺经自胸走手,络大肠,主降。大肠经自手走头,络肺,主升。...

  •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十二经脉具体指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这十二条脉络。这些经脉不仅连接着脏腑,还遍布全身,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十二经脉的...

  • 十二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它们不仅负责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还参与调节体温、平衡激素分泌等生命活动。这些经络的具体名称依次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十二部分。每一经络都有其特定的走向和穴位分布,这些穴位与经络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十二经络的功能特...

  • 十二经脉,作为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古代象数思维的产物。它们不仅关联着人体的脏腑、气血运行,还与自然界规律相呼应,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黄帝内经》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古代医家通过象数模型解析自然现象,构建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这些模型包括初级的取象比类思维和...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