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沉脉类脉象

沉脉类脉象包括沉、伏、牢、弱等4种脉象。

  沉脉

  [脉象特征]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其具体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明显的跳动。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此外胖人见沉脉,冬季脉象偏沉,部分人两手六脉皆沉细而无临床症状,也为常脉。沉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位深沉的象征。

  [机理分析]沉脉的形成有两个方面,一为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二为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

  伏脉

  [脉象特征]:伏脉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其具体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比沉脉更深,隐伏于筋下,附着于骨上。因此,诊脉时浮取、中取均不见,需用重指力直接按至骨上,推动筋肉才能触到脉动,甚至伏而不见。

  [临床意义]:伏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机理分析]:伏脉多为邪气内伏,不得宣通而致。邪气闭塞,气血凝结,乃致正气不能宣通,脉管潜伏而不显,但必伏而有力,多见于暴病。另外久病气血亏损,阴枯阳竭之人也可以见到伏脉,是疾病深重的标志。危重病证的伏脉,与血管病变造成的无脉症不同。无脉症往往发生在肢体的某一局部,出现相应肢体无脉,而其他部位的脉象可正常。

  牢脉

  [脉象特征]:牢脉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其具体特点是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势大形长,为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牢脉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瘕积等证。

  [机理分析]:邪气牢固,而正气未衰者,如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或气血瘀滞,凝结成瘕积而固结不移,在脉象上则可表现为沉弦实大长的牢脉。若失血、阴虚等患者反见牢脉,当属危重征象。

  弱脉

  [脉象特征]:弱脉沉细无力而软。其具体特点是位沉、形细、势软。由于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下感到细而无力。

  [临床意义]:弱脉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机理分析]:因脉为血之府,阴血亏少,不能充其脉管,故脉形细小;阳气衰少,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脉气不能外鼓,则脉位深沉,脉势软弱。2023-02-19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02: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脉沉是指中医诊脉时的一种脉象表现,通常是指脉跳深而难以察觉。以下是对脉沉这种脉象的详细解释:一、脉象的概念与分类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血液在人体内流动时,通过气血的调和在脉搏上表现出来的形态变化。它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脉象的形态、速度和力度,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沉...

  • 脉象的沉浮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它可以分为浮、沉、迟、数、滑、涩、紧、弦等类型,每种类型都可以反映患者身体内脏器官的情况。其中,沉脉是一种常见的脉象,通常表现为脉搏沉重而有力,寓意着气血不足或阴盛阳虚等情况,中医师会根据沉脉的具体表现,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在中医...

  • 沉脉是中医诊断中一种重要的脉象,它主里,即反映的是体内状况。有力的沉脉常提示表实的情况,无力的则可能表示表虚。沉脉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迟、数、滑、涩等,可以提供关于身体不同方面的信息。例如,沉迟的脉象可能与体内寒湿或痼冷有关,而沉数则可能提示内热。沉滑的脉象则可能与痰饮或食物积滞...

  • 沉脉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切脉时,医生感觉到的脉象沉细,脉象在深沉处才能触到,浮脉则难以感知。患者常有乏力、精神不振等体征,常常是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阳气不振的表现。沉脉的成因 沉脉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气血瘀滞,导致脉象沉滞不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

  • 脉沉弦是中医脉象中的一种,分为沉与弦两个部分。沉脉是指轻触脉搏不能触及,需要重按才能感受到的脉象。这种脉象通常主里证,表示病邪郁于体内,气血内困,为里实证。弦脉则是指脉象绷紧,脉端直而弦。弦脉常与肝胆病有关,因为肝脏为刚脏,若病则经脉筋经紧急,故而形成此种脉象。弦脉为肝胆病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