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迟脉类脉象

迟脉类脉象包括迟、缓、涩、结等4种脉象。

  迟脉

  [脉象特征]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其具体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频率明显小于正常脉率。

  [临床意义]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的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迟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搏跳动次数缓慢脉类的象征。

  [机理分析]脉管的搏动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寒邪侵袭人体,困遏阳气,或阳气亏损,均可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使脉来迟慢。若为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则脉来迟而有力;医学教育网整理若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则脉来迟而无力。阳明腑实证多因邪热亢盛与糟粕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腑气壅滞不通,气血运行受阻,经隧阻滞,脉道不利,故必迟而有力。

  缓脉

  [脉象特征]:缓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缓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的患者,亦可见于正常人。

  [机理分析]: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无力之象。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怠缓不振,脉管弛缓。

  涩脉

  [脉象特征]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具体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临床意义]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机理分析]涩脉有有力和无力之分,脉涩而有力者,为实证;脉涩而无力者,为虚证。气滞、血瘀、痰浊等邪气内停,阻滞脉道,血脉被遏,以致脉气往来艰涩,此系实邪内盛,正气未衰,故脉涩而有力。精血亏少,津液耗伤,不能充盈脉管,久而脉管失去濡润,血行不畅,以致脉气往来艰涩而无力。

  结脉

  [脉象特征]结脉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其具体特点是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结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此外正常人也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结脉者。

  [机理分析]因阴寒偏盛,脉气凝滞,故脉率缓慢;气结、痰凝、血瘀等积滞不散,心阳被抑,脉气阻滞而失于宣畅,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有力;若久病气血衰弱,尤其是心气、心阳虚衰,脉气不续,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无力。2023-02-11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5:31: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迟脉类是指脉搏跳动缓慢或节律失常的一类脉象。以下是各种迟脉类的详细解释:1. 迟脉:表现为脉来缓慢,较正常人的脉象慢,是一种基本脉象。这种脉象通常表明病情较重,体内气血不足,或有寒气阻滞。可见于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贫血等。2. 缓脉:是指脉象跳动缓慢但较为和缓。这种脉象常见于体质虚弱或...

  • 中医学中,迟脉是一种脉象,其特点是脉搏缓慢,每分钟跳动次数在六十次以下。晋代的王叔和在其著作《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中,明确描述了迟脉的特点:“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中进一步解释了迟脉的概念:“三至为迟,六至为数”。这里的“三至”和“六至”...

  • 迟脉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脉象,指的是脉搏缓慢的现象。具体来说,迟脉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脉搏跳动次数较少,每分钟跳动次数在六十次以下。这一脉象的定义可以追溯到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其中记载:“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在《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中,对于迟脉的解释...

  • 在中医学中,迟脉是一种脉象的描述,指的是脉搏跳动缓慢,通常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跳动三次,即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低于六十次。迟脉与数脉相对,数脉是指脉搏跳动快速。迟脉的有力表现为冷积,无力则表明阳虚。迟脉常见于寒证,其特征是脉搏跳动缓慢且无力。具体来说,有力的迟脉可能提示体内存在冷积,...

  • 迟脉,中医脉象之一,迟脉搏动缓慢,频率在每分钟60次以下。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脉搏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节律性的。当脉搏的频率低于每分钟60次时,就被称为迟脉。迟脉通常与心脏的传导系统有关,可能提示心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迟脉可能提示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窦性心动过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