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足阳明胃经中医方剂

伤寒论足阳明胃经中医方剂话题讨论。解读伤寒论足阳明胃经中医方剂知识,想了解学习伤寒论足阳明胃经中医方剂,请参与伤寒论足阳明胃经中医方剂话题讨论。
伤寒论足阳明胃经中医方剂话题已于 2025-04-20 09:03:58 更新
- 伤寒论足阳明胃经中医方剂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8|阳明证不可攻下的四种症状
- 《伤寒论》日晡所发热,为什么是在日晡所呢?
- 《伤寒论》日晡所发热,为什么是在日晡所呢?
- 《伤寒论·阳明篇》笔记1| 阳明的概念
- 是指什么叫明阳病及目赤流泪
- 六经辩论指的是足经
- 2021-02-11葛根汤总结
- 《伤寒论》日晡所发热,为什么是在日晡所呢?
- 胃寒怎么办 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理
26.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27.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28.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所以千万不要乱攻,要确定是大便不出才攻。确定阳明证可腹诊中脘处。二二二、“阳明病”,发热,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足阳明胃经走双侧脸颊,若赤色,代表津不足,此时不可攻,再攻会看到三焦的黄。以上为三种不可攻下的情况,第四种是阳明中风,就是阳明证兼有太阳...
1. 《伤寒论》中提到日晡所发热,这里的“日晡所”实际上指的是下午时段,即日晡时辰。2. 在这个时间段,大约是下午3点到5点之间,人体的气血运行至足阳明胃经。3. 由于此时人体阳气正处于旺盛时期,如果疾病已经传入阳明经,阳气的盛盛会加剧病变部位的热症状。4. 因此,当人体处于日晡时辰,阳明...
1. 《伤寒论》中提到的“日晡所发热”,具体指的是下午3点到5点这个时间段。2. 这个时间段被称为日晡所,是因为此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气血正好经过足阳明胃经。3. 在《伤寒论》的医学理论中,如果病情发展到阳明阶段,加之此时阳气盛,会导致发热症状在此时尤为明显。4. 例如,那些患有便秘或胃...
1. 阳明概念涉及中医的腑脏理论,特别是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它们与西医的消化系统相对应,包括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2. 胃旁为脾,脾与胃通过血管相连,胃下方有膵肉,即西医中的胰腺。中医认为胰腺是脾之大络,与大包穴相关,该穴位于极泉穴下六寸。因此,大包穴可视为胰腺的穴位。3...
阳明病指的是人体经络中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涉及的是身体的阳明系统。阳明病的含义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病期,另一个是病型。病期指的是外感伤寒的中期,而病型则是指因寒气伤及特定的藏府,如寒气伤及胃部。在病期方面,比如在《伤寒论》中第183条:“病有得之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
《伤寒论》中六经的顺序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个顺序不可颠倒。太阳经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阳明指的是足阳明胃经,少阳指的是足少阳胆经,太阴指的是足太阴脾经,少阴指的是足少阴肾经,厥阴指的是足厥阴肝经。十二经络包括足经和手经,张仲景所提出的六经辨证完全基于足经,这...
因为白芷它是一个比较标准的足阳明胃经的引经药,它是比较运行在足阳明胃经上面的。所以通这个地方也会有一点用。还有人因为它有湿气,所以有些版本的鼻良汤会加些薏苡仁,大意是这样子。加白芷辛夷也好,也有些人是加苍术,因为苍术可以去湿嘛。这一类的加减就是我们现在用来对治鼻窦的病的常用的方法。 3、脸颊抽...
你好,日晡所又叫日晡,或晡时,指下午3点至5点正,人在这个时候气血经过足阳明胃经,人体在这个时候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本来病已传阳明,又遇到气血过阳明经,阳气旺盛,所以这个时候就表现得热像特别明显。你想象,一个便秘或者胃热盛的人,到了下午3点到5点的时候,是不是热得更重。
推荐一道中医方剂——白酒烧 鸡蛋 。准备白酒60克的白酒,酒精度最好是58 或是以上,1个鸡蛋。先把白酒倒在盘子里,然后把鸡蛋打碎,之后把白酒点燃,等到白酒烧干了,自然把鸡蛋也烧熟了,在早晨的时候空腹食用。如果胃寒比较轻的话,食用一两次就可以了。要注意的是,鸡蛋不用加任何的调味料。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