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来,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异同?说说你的理解?

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可从以下几点比较,1.皮肤,伤寒皮肤干燥灼手,中风则皮肤热而湿润。2.伤寒无汗,中风有汗。3.伤寒脉浮紧,中风脉浮缓。4.伤寒恶寒,虽居密室,近火就温不能解,恶寒较重。中风恶风,有风则恶,无风则安,恶风较轻。个人观点,不对的还希望斧正。2020-02-06
由于外邪侵袭肌表正起奋起反抗引起的2020-04-22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5:23: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太阳中风,中医经典《伤寒论》中的一个特定证型,定义为表实证中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特征。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种,中风主要指外感风寒引发的病症。中风的脉象包括脉浮缓,其中脉浮是太阳病的共有症状,而脉缓则与太阳伤寒的脉紧相对,表现为相对较软且不紧张。出汗、恶风、头项强...

  • 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前者是外感风邪,后者是外感寒邪。中医讲风邪善行数变,为阳邪,太阳经为阳经。阳邪并与阳经,所以发热快,这就叫同气相求,各从其类。又风性轻泄,所以太阳中风伴有汗出的情况。而太阳伤寒,首先寒为阴邪,侵犯太阳经后遏制人体的阳气,所以发热比较慢,张仲景说或以发热,或...

  • 太阳中风是《伤寒论》中的一个特定证型,其定义主要包括以下特征:发热:在中医理论中,发热是正邪交争的表现,是太阳中风的重要症状之一。汗出:出汗是太阳中风的特征性症状,但重要的是伴随发热、恶风等症状一同出现。出汗的多少、部位和频率并非关键判断因素。恶风:恶风指程度轻于恶寒的怕冷症状,与体...

  • 太阳经病进一步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两种类型。太阳中风的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这通常是因为风邪侵犯太阳经所致,病邪较轻,以表证为主。而太阳伤寒则表现为恶寒、体痛、无汗、脉浮紧。这是由于寒邪侵袭太阳经,病邪较重,多为里证。在中医理论中,太阳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 太阳伤寒证 本证是感受风寒之邪(以寒邪为主)、营卫受邪所致的病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脉浮紧,或头痛项强,骨节酸楚,或咳,或喘,舌苔薄白。病机分析:本证以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为特征。风寒之邪侵袭,卫气郁遏,奋起抗邪故发热;风寒之邪外侵,卫气被遏,则恶寒或恶风...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