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汉·张仲景写的一本医学书,而后人在学习中将它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的《金匮要略》又有人称《金匮玉函经》,即《金匮要略》跟《金匮玉函经》是一本书的不同名字而已。2014-05-08
论伤寒论和金匮玉函经和金匮要略的关系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关于伤寒杂病论共计整理出《伤寒论》10卷、《金匮玉函经》8卷、《金匮要略方》3卷。上述三书,《金匮玉函经》在北宋以后流传并不广泛,研究者很少。其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则流传日广。
其中,《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别名,是《伤寒论》的一个古本。然而,此书在五代后唐以后,被析为八种二十六卷,其中包含《金匮玉函经》八卷。至南宋时,此版本已不显,后世流传更少,甚至与《金匮要略》混淆。清代医生陈世杰访得《玉函》,才得以保存,但至今未有好的注本。孙思邈的唐本可见...
国家诏令儒臣校正医书,臣奇首先校定了《伤寒论》,其次校定了《金匮玉函经》,如今又校成了此书。为了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臣奇将每方次于相应的证候之下,并收集散落在各家方书中的方剂附于各篇末尾,以丰富其方法。由于《伤寒论》中的文句多有节略,故《金匮方论》下部分自杂病以下,直至饮...
“校正医书局”先后经过10个寒暑,在以上名家的辛勤劳动下,终于完成了《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玉函经》、《针灸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10部宋以前最富有代表性的医学巨著的系统校正和印行。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成...
目前比较流行的、公认具有研究价值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几个。 宋代校正医书局除刊印宋本伤寒论之外,还校勘刻印了《金匮玉函经》8卷,金匮玉函经和《伤寒论》同体而别名,特点是条论于前,会方于后。人称玉函本或别本。后经清代陈世杰复刻,流传至今此外,大宋校正医书局还刊印了《金匮要略方论一书》,...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 什么是伤寒论气化学说 7次阅读
- 倪师方剂中用到多少克? 190次阅读
- 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异同点 22次阅读
- 【求教】金匮玉函经的作者、朝代 12次阅读
- 金匮玉函经的介绍 8次阅读
- 血糖偏高了,请问用什么中药治疗? 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