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经典语录有哪些?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介绍如下: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语出《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应当蓄养阳气。而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应当蓄养阴气。
2、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保持着自身的恬淡虚无,这样真气会按照自己的本性运行。精神内守而不耗散,那么,你的病还从哪来呢?

3、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等人到了七七四十九岁的时候,这时候任脉变得空虚,太冲脉也变得微弱,天癸枯竭,女性的月经已经断绝,因此在形体上已经十分衰老,便无法在生二女了。
4、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阴阳和,故能有子。
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在八岁的时候,肾脏变得充实,头发开始长长,牙齿也开始更换。等到十六岁的时候,肾脏便会盛满,天癸变得十分的成熟,如果此时阴阳和合,这便会生出子女。

5、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曾经说:有的人年龄已经很大了,但是仍然能够生育子女,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这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已经超过了正常人,气血还能够通畅,且肾脏有所余气。
2022-03-27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有:
1、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
2、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3、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 虚。

4、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5、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2022-04-18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3:35: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有:1、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2、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3、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 虚。4、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5、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 1、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摘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解释: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 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2、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摘自《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解释:各种疾病,病人大多是早晨感觉神气清爽,白天安静,傍晚病情加...

  • 1、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2、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

  •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

  •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有: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