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经疑问

辛走气:《类经》注云:辛能散气也。《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云: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辛与气俱行。

咸走血:晋代皇甫谧注云:咸先走肾,此云走血者,肾合三焦,血脉虽属肝心,而为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血也。《类经》注云:血得咸则凝结不流也。《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云: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苦走骨:晋代皇甫谧注云:苦走心,此云走骨者,水火相济,骨气通于心也。《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云: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类经》注云:苦性沉降,阴也;骨属肾,亦阴也。骨得苦,则沉阴益甚,骨重难举矣,故骨病者禁苦。

您可参看《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类经·五味之走各有所病篇》。2013-01-21
辛辣的食品有发散的效果,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走气。咸味的食品是含盐的,氯化钠,钠随血液流动,最后流经肾脏,钠多了会增加肾脏负担,增加水液量,至于苦走骨,我才疏学浅,从生物学和营养学的角度不知道怎么解释苦入心,走骨2013-01-20
你应该不是学中医的吧。不要误会,我只是想说这在《景岳全书》的《传忠录》里有解释。用白话文解释老麻烦,也怕词不达意,你自己看吧。2013-01-20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7:58: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辛走气:《类经》注云:辛能散气也。《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云: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辛与气俱行。咸走血:晋代皇甫谧注云:咸先走肾,此云走血者,肾合三焦,血脉虽属肝心,而为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血也。《类经》注云:血得咸则凝结不流也。《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论》...

  • 多食盐则伤肾,从现代科学是这样解释:人每天摄入的钠离子是一定量的,摄入过多则需要排出体外,而肾是主要的排泻钠离子的器官,摄入越多盐分则肾的负担越重,所以伤肾。五味伤五脏在中医里就是用五行来解释的。味过于咸,肾的蒸腾气化作用被破坏,则肾水泛滥,上攻于心,则心气就会被抑制;从五行...

  • 1、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您的理解是对的。唐代王冰注云:“脾合肉,其荣唇,酸益肝,胜于脾,脾不胜,故肉胝‘月刍’而唇皮揭举也。”《类经》注云:酸从木化,木能克土,故病在脾之肉与唇也。2、将肉胝‘月刍’解释为“皮厚而皱缩”,是《中医简明词典》给出的解释,这...

  • 我的观点如下:大家都知道农历上有讲二十四节气,与其节气概念最稳合的其实就是中原地带;同事《黄帝内经》为上古医家经典,多为汉人所著,所适用多为汉人相对聚集区,以中原(黄河流域)为核心,一些基本的理论如你所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实指人应该像自然界那样,有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这...

  • 、1。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2。《周易》着眼宇宙天地,立足人类自身。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2、道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