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简介

《素问》与《灵枢》构成《黄帝内经》的整体,但就其二者的之间的关系来说,似可称之为《素问》为体,而《灵枢》为用,皆因古人先作《灵枢》,而《素问》实补《灵枢》之所未备,述其源而阐其本者也。故后世学医者,均先攻《素问》,而后《灵枢》易明。西汉淳于意以诊籍名标史传,皇甫谧称其学者皆出于《素问》;东汉张促景著《伤寒杂病论》,垂万世辨证论治黄范,首称撰用《素问》,可见《素问》一书的重要性。故本套选刊从代《素问》注释家中,挑选出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最有权威的专著,给今天的研究者导师航引路,指迷破疑,从而帮助读者掌握《黄帝内经》的精华,成就自己.

2016-06-05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7:12: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构成,它们之间关系如同主体与辅助。古人创作顺序上,《灵枢》先行,而《素问》则弥补了《灵枢》的不足,深入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和根本原则。因此,后世医学者的学习路径通常是从研读《素问》开始,继而理解《灵枢》。西汉淳于意因其医案著称于史,皇甫谧也强调学者的...

  • 《素问》与《灵枢》构成《黄帝内经》的整体,但就其二者的之间的关系来说,似可称之为《素问》为体,而《灵枢》为用,皆因古人先作《灵枢》,而《素问》实补《灵枢》之所未备,述其源而阐其本者也。故后世学医者,均先攻《素问》,而后《灵枢》易明。西汉淳于意以诊籍名标史传,皇甫谧称其学者...

  • 《灵枢》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灵枢》注重治疗法,而《素问》探讨根本原理,二者相辅相成。《灵枢》的注本在宋元之前无从考证,直到明代末年,马莳的《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才开启注释新篇章。自那以后,注解《灵枢》的学者层出不穷,各具特色。这部医学宝典《黄帝内经》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深...

  •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又名《素问注证发微》,明·马莳著,成书并刊行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9卷。马氏根据《汉书·艺文志》有关《黄帝内经》十八卷的记载,认为《素问》和《灵枢》各为9卷,故注释时将两书均恢复9卷编次。该书不仅在注释篇名、解释病名、申明字义方面较为详明,同时通过运用《...

  • 明朝时,马莳通注《内经》全书,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此时,将《内经》分类并注释的,是张介宾的《类经》,全书共分12大类,390目,不仅注释义理周详,而且明白晓畅,因而,是现存全部类分(《素问》《灵枢》最完整的一部书。除以上注家与注本外,《黄帝内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