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哪些救命观点?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

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脑,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崄巇、画夜、寒暑、饥渴、疲劳,

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

虽曰贱畜贵人,至於爱命,人畜一也。

捐彼益已,物情同患,况於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 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

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

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积不可瞻视,

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

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

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

织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

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羁满目,勿左右顾眄,

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叠焉,

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所以尔者,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

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

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

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

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

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

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

此医人之膏肓也。

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

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於冥运道中③,自感多福者耳。

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

令彼难求,自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

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2023-05-28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1:06: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代的吞椒自尽,其实吞的不是辣椒,而是花椒。花椒分秦椒和蜀椒,自尽用的是蜀椒,也就是栽种在四川的花椒,古人认为只有闭口的蜀椒才有毒。所以,吞椒自尽的死法是被毒死的,而不是麻死的。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记载了不同药物的用法,提到蜀椒时强调:去闭口者。研究表明,花椒之所以有...

  • 1.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提出了“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的观点。2. 这句话的含义是,人的生命极其宝贵,比任何财富都要珍贵,能够凭借一方良药治愈疾病,这种品德和行为的价值胜过千金。3. 孙思邈在自序中指出,他撰写《千金方》的初衷是为了强调医者仁心,品德的重要...

  • 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脑,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画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

  •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序》。这句话的意思:人命是很重要的,比千金还要贵重,开一副药方治好病人的病,最高的品德也莫过于此。原文:呜呼!痛天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

  •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胆欲大而心欲小”这句话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一大医精诚》。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