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与多种现代疾病的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橘皮、升麻、柴胡。
证型:所治证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 脾胃气虚,清阳下陷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运化不及,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溏;气虚不能固表,阳浮于外,故身热自汗;气虚下陷,清阳不升,故脱肛、子宫下垂等。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治宜补益脾胃中气,以退虚热,升提中阳,举其下陷。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补中益气之功。当归养血和营,协调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用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之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本方的配伍特点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升提下陷阳气以求浊降清升。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中医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李东垣所创,是根据《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陷者举之”的立法原则而制定,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 方中黄芪宜重用,升麻、柴胡用量宜轻,全方剂之总量亦不宜太重,否则味厚入下焦,不利升阳举陷。对阴虚内热,肝阳上亢者忌用。
3.随证加减 若兼腹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以止痛;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气虚下陷者,可倍用黄芪,再加枳壳更好;气虚自汗者,加白芍、五味子以敛阴止汗;脾虚湿困,胸满体倦者,去当归,加苍术、木香以健脾燥湿理气;兼胁痛者,加郁金、香附以行气止痛;若兼食滞,不思饮食,加焦三仙以消食导滞。
可治疗现代疾病
1. 治疗流行性感冒
2. 传统染病之细菌性痢疾
3. 消化系统之胃下垂、胃粘膜脱垂、慢性肠炎、慢性肝炎、
4. 心脑血管疾病之心绞痛,低血压、动脉硬化
5. 泌尿生殖系统之慢性肾炎、肾和输尿管结石绞痛、慢性肾盂肾炎、尿道综合征、乳糜尿,肾下垂、尿失禁、精子减少。
6. 血液系统之白细胞减少症。
7. 神经系统之重症肌无力、梅尼埃病、失眠、神经衰弱、血管扩张性头痛、癫痫。
8. 妇产科疾病之妇女子宫脱垂、子宫下垂、崩漏、月经不调、带下病。
9. 五官科之视网膜炎、视神经乳头水肿、眼干症、鼓膜内陷、耳鸣、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老年人常吃补中益气丸益处多。补中益气丸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效果特别好,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体内的中气,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而达到祛病、补正气的效果。
2022-05-19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32: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现代医学中,补中益气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体弱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以及慢性气管炎、子宫脱垂、脱肛等疾病。对于气虚易感者,本方可治疗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对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等,加入积壳或积实可增强内脏平滑肌收缩力。此外,本方剂也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

  • 1.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等药材组成,具有补气益中、升阳举陷的功效。现代医学中,该方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两虚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贫血等。2. 归脾汤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远志、酸枣...

  • 第三章 补中益气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补中益气汤的药理作用得到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其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消化吸收等功能,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如改善免疫功能、抗疲劳、调节血糖血脂等,为现代人提供了自然、安全的健康解决方案。第四章 补中益气汤的临...

  • 炙甘草还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组合起来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补中益气汤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表现为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利、崩漏等。也可以用于治疗气虚发热证。表现为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

  • 中医领域中,存在八个被广泛认可、应用广泛的经典方剂,它们分别是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乌梅丸、阳和汤、六味地黄丸、血府逐瘀汤和温胆汤。这些方剂因其卓越的疗效和实用性,在中医临床上占据重要地位。补中益气汤主要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多种病症,如气虚乏力、食欲不振等。小柴胡汤则...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