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补中益气汤简介

补中益气汤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其中《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芪20g、炙甘草6g、人参10g、当归身10g、橘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0g,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及气虚发热证,本方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现代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详见百科词条:补中益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9 14:07:02 共1950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补中益气汤如下:2022-10-0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1:17: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补中益气汤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其中《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芪20g、炙甘草6g、人参10g、当归身10g、橘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0g,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及气虚发热证,本方是补气...

  • 【主治】加味补中益气汤主要适用于脾肺虚损,小便黄赤的症状。脾肺虚损会导致气血不足,气机不畅,进而引起小便黄赤等症状。此方剂通过补益脾肺,调理气机,清利小便,以达到改善脾肺虚损,缓解小便黄赤的效果。【用法】服用时,将水煮沸后加入加味补中益气汤的药材,再加入煨姜3片,大枣2枚,共同...

  • 3 功能主治 益气补中,健脾助化。主肾脾气弱,筋脉弛缓,眼胞下垂。4 补中益气汤加减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5 摘录 刘炳凡方 古籍中的补中益气汤加减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四节·伤寒兼疟 二十丸、至三十丸)温利积水。消化顽痰。重则补...

  •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主要是补中益气,提升阳气和固守下陷之气。方歌概括为:“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此方适用于中气不足,气虚引起的发热、乏力等症状,通过补气养血,提升人体的阳气,达到调和脾胃、增强体质的目的。补中益气汤不仅能够补中益气,对于气虚...

  • 羊肉萝卜汤 羊肉萝卜汤具有补中益气,温胃散寒的功效。做法:将羊肉洗净切片,用酱油和绍酒浸入味;然后将萝卜洗净,去皮切成片状,再香菜切碎;接着用色拉油将葱和羊肉炒一炒,再加入适量清水和萝卜,用中火煮40分钟,最后放香菜,用盐调味即可食用。紫苏生姜红枣汤 紫苏生姜红枣汤能够暖胃散寒,具有助...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