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2个穴位,每天按一按,健脾胃、助消化

说到饮食,很多人其实并不怎么在意,因为一般的坏习惯是长期的过程,最后才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症状。平时很多人都不是那么在乎自己的饮食习惯,例如很多人就会常常出现消化不良、肚子胀气、脾胃不和等现象。当然如果总是依靠药物也不是办法。而且还给人一种隐忧,大家都知道一个通俗的道理,那就是“是药三分毒”,所以总是吃药,对于身体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与伤害。那很多人就会疑惑了,除了吃药,到底还有什么好方法来缓解自己化不良、肚子胀气、脾胃不和等症状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近在眼前,这是大家平时忽略了而已。这个方法就是按摩穴位。众所周知的是,我们全身几乎都存在各种不一样的穴位,当然每个穴位的功效也不一样。但是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疾病症状都是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和治疗的。

那么对于我们的自己化不良、肚子胀气、脾胃不和等症状,需要哪些穴位来缓解呢?

【1】按摩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四缝穴治疗的范围也很多,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感冒、中暑、发热、哮喘等病症。

四缝穴取穴位置也很简单,伸手手掌,在第二指至第五指的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间,一只手有4个穴位。简单说来就是第二指、第三指、第四指和第五指(小手指)指关节的中间部位就是四缝穴。按摩四缝穴具有消宿食,化积滞的功效。按摩的时候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依次按揉四指四缝穴。

按摩的时间为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为宜,按摩四缝穴对于改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效果。

【2】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位的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三寸的距离也就是大约四个手指宽的距离处,测量的时候,就可以撇开大拇指外,剩下的四个手指并拢这样的一个距离也就是三寸的距离了。

足三里对于肠胃方面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按摩的时候也是用大拇指按揉即可。按摩的时间为每次3-5分钟即可。

足三里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和便秘等症状。足三里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通经活络、疏风化湿、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

这两个穴位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健胃消食的穴位,当然有空的时候按一按,你就会看到效果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病情很严重,这还是需要通过药物缓解,不要总是忍着,就不去医院就医,反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一旦耽误的病情,不但病人更难受,而且治疗方面也加大了困难。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运营编号:YNZY00072022-07-0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8:37: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三里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和便秘等症状。足三里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通经活络、疏风化湿、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这两个穴位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健胃消食的穴位,当然有空的时候按一...

  • 2.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三寸的位置。足三里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常按摩或艾灸此穴位可健脾和胃,增强免疫力。详细解释:足三里穴是一个重要的保健穴位,它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三寸的位置。足三里穴与脾胃功能紧密相关,按摩或艾灸此穴位能够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

  •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每...

  • 足三里穴也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它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2、揉腹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

  •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