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卒病论》,东汉末三国初医学家张仲景(约150~219年)所著。后经西晋医学家王叔和编辑整理分成《伤寒论》(10卷)和《金匮要略》(6卷)两部,流传至今,后世称这两部书为“医经”。
该书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书中概括了中医的四诊、八纲、八法,理法、方药齐备,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主要表现在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两个方面,强凋了要预防疾病和防止疾病转变发展,如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胛”,这是在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中深刻体现并发挥《内经》的“治未病”的思想。书中共记载40余种疾病,有内科杂病,兼及妇、外科疾病,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均有精当论述;书中提出了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就是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并衍生出很多变化,每一时期的用方和选药可以局限在某一范围,只要辨证准确,方子的运用就会有很好的疗效。这种方法后人称为“六经辨证”。书中记载方剂269首,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对方剂的君臣佐使及加减变化已有较高要求,书中各方立方严谨,用药精确恰当,化裁灵活,体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如麻黄汤是治疗伤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剂,用药仅4味,却君药、臣药、佐药、使药齐全。书中创立的方剂,绝大多数都行之有效,流传至今,被尊为“经方”。目前不少经方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如白虎汤、麻杏石甘汤、茵陈蒿汤、炙甘草汤、承气汤、白头翁汤、桂枝汤等。书中所用剂型已有10多种,显示了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系统的方剂学理论知识,因此,张仲景被誉为“医方之祖”。
《伤寒杂病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是当时世界上医学水平最高的医学专著。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的《医典》,比它要晚700多年。2019-02-01
该书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书中概括了中医的四诊、八纲、八法,理法、方药齐备,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主要表现在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两个方面,强凋了要预防疾病和防止疾病转变发展,如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胛”,这是在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中深刻体现并发挥《内经》的“治未病”的思想。书中共记载40余种疾病,有内科杂病,兼及妇、外科疾病,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均有精当论述;书中提出了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就是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并衍生出很多变化,每一时期的用方和选药可以局限在某一范围,只要辨证准确,方子的运用就会有很好的疗效。这种方法后人称为“六经辨证”。书中记载方剂269首,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对方剂的君臣佐使及加减变化已有较高要求,书中各方立方严谨,用药精确恰当,化裁灵活,体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如麻黄汤是治疗伤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剂,用药仅4味,却君药、臣药、佐药、使药齐全。书中创立的方剂,绝大多数都行之有效,流传至今,被尊为“经方”。目前不少经方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如白虎汤、麻杏石甘汤、茵陈蒿汤、炙甘草汤、承气汤、白头翁汤、桂枝汤等。书中所用剂型已有10多种,显示了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系统的方剂学理论知识,因此,张仲景被誉为“医方之祖”。
《伤寒杂病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是当时世界上医学水平最高的医学专著。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的《医典》,比它要晚700多年。201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