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浓度,制成膏子或丸子,方便用药或提高药的疗效。
您好,提这个问题,应该是对中医非常感兴趣的人!向您问好!我是一名小中医,谈谈什么叫“去渣再煎”呢?
就是去掉药渣后再把药汤放到火上去煮,实际上这是一个浓缩的过程。
在《伤寒论》中采用了“去渣再煎法”的煎服法的方剂,共有七个,分别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
这七个方子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这七个方子都是寒热并用的方子,方中药性有寒温之差,味有苦、辛、甘之异,功用又有祛邪扶正之别,去渣再煎可使诸药气味醇和,有利透邪外达,而无敛邪之弊。 像黄连跟干姜,一个寒一个热,有时候把它们用到一块儿的时候,由于寒热的相激,就会使病人喝完药以后感到很不舒服,甚至喝完以后马上就吐了,为了使这种寒热的药性更加和合,劲儿往一处使,就考虑到这样一种煎药方法,药煎到一半即去掉药渣,然后再拿药汤放到火上浓缩,这样的话,寒热相激的这样一种弊病就会减弱。所以实际上这是古人在处理寒热药并用时所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第二,这七个方子所治疾病,均属于“少阳病”的范畴,其证均以“正虚而客气上逆”为特点,且有邪气在下焦而下焦偏虚,属三焦同病。用去渣再煎法,能使药性柔和、能通行上下表里,可调和三焦,使三焦营卫得通,诸证得解。 比如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胃虚证情较轻;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则病情只在中上二焦,而无下焦之证;黄连汤则并非完全是客气上逆,而有邪气在胃中,且无下焦之证,因此这三方均不用去渣再煎。除了上述小柴胡汤与泻心汤类方外,其他如大陷胸汤、栀子豉汤类方尽管亦有客气上逆的病机,可是其证无邪气在下焦,故亦不需此法。
那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临床上我们要开一些寒热并用的或者是有补有泻的药物,你就要想办法来去除这种因药性不和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最好使用“去滓再煎”的方法。当然现在的煎药机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必须人工煎药,临床上最好告诉病人自己煎药,即使没有要求“去滓再煎”,也是人工煎药的效果好。
学习《伤寒论》仅仅去苛求方剂的炮制方法是不够的,要看本质,理论。
《伤寒论》讲的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的六经理论,不过是六经的皮毛而已,远远不是六经的本质,站在六经以外看六经的内涵。
六经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治病的,是治病的方法。
太阳经一个是解肌法,十五个桂枝汤加减方剂,二是发汗法有四个方剂。阳明经是吐法,清法,下法,五个下法,十余个清法方剂。少阳经是和解法等是三阳经,归阳性病。
还有三个阴性病,有助阳温经法,助阳化水法,助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
这就是伤寒六经的方法系统,是人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克服外界对自己的伤害,一方面又不断调节自己身体内部出现的功能性障碍的过程。
按照中药制作方法,去渣能提高药效,再煮能提高纯度。
伤寒论的经方是来自于千百年的经验总结,对每一个方子不同的煎法,能够有不同的疗效,去渣再煎,主要是浓缩,让有些药物再分解。
去渣再煎主要是寒热错杂的方,再煎可使药性平和
伤寒中有七个方剂需要煮后再煎,那么煮后去滓再煎的作用是什么?
是使药物能够寒热并行,攻补兼施,更好的起到和解的作用。
去滓再煎是因为药水过多,再煎可以起到收汁减少多余的水分;伤寒论里的去滓再煎原来的用意是:“药分阴阳,去滓再煎可以起到调和阴阳,使药性平衡”。
《伤寒论》中有些方剂为什么去滓还要再煎?以小柴胡汤方为例:“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就象有些人说的浓缩一下。而且《伤寒论》中大部分方剂都是喝一升。个人认为就是一种煎药方法,也许古人的智慧我们不懂。2022-06-13
您好,提这个问题,应该是对中医非常感兴趣的人!向您问好!我是一名小中医,谈谈什么叫“去渣再煎”呢?
就是去掉药渣后再把药汤放到火上去煮,实际上这是一个浓缩的过程。
在《伤寒论》中采用了“去渣再煎法”的煎服法的方剂,共有七个,分别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旋覆代赭汤。
这七个方子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这七个方子都是寒热并用的方子,方中药性有寒温之差,味有苦、辛、甘之异,功用又有祛邪扶正之别,去渣再煎可使诸药气味醇和,有利透邪外达,而无敛邪之弊。 像黄连跟干姜,一个寒一个热,有时候把它们用到一块儿的时候,由于寒热的相激,就会使病人喝完药以后感到很不舒服,甚至喝完以后马上就吐了,为了使这种寒热的药性更加和合,劲儿往一处使,就考虑到这样一种煎药方法,药煎到一半即去掉药渣,然后再拿药汤放到火上浓缩,这样的话,寒热相激的这样一种弊病就会减弱。所以实际上这是古人在处理寒热药并用时所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第二,这七个方子所治疾病,均属于“少阳病”的范畴,其证均以“正虚而客气上逆”为特点,且有邪气在下焦而下焦偏虚,属三焦同病。用去渣再煎法,能使药性柔和、能通行上下表里,可调和三焦,使三焦营卫得通,诸证得解。 比如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胃虚证情较轻;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则病情只在中上二焦,而无下焦之证;黄连汤则并非完全是客气上逆,而有邪气在胃中,且无下焦之证,因此这三方均不用去渣再煎。除了上述小柴胡汤与泻心汤类方外,其他如大陷胸汤、栀子豉汤类方尽管亦有客气上逆的病机,可是其证无邪气在下焦,故亦不需此法。
那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临床上我们要开一些寒热并用的或者是有补有泻的药物,你就要想办法来去除这种因药性不和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最好使用“去滓再煎”的方法。当然现在的煎药机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必须人工煎药,临床上最好告诉病人自己煎药,即使没有要求“去滓再煎”,也是人工煎药的效果好。
学习《伤寒论》仅仅去苛求方剂的炮制方法是不够的,要看本质,理论。
《伤寒论》讲的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的六经理论,不过是六经的皮毛而已,远远不是六经的本质,站在六经以外看六经的内涵。
六经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治病的,是治病的方法。
太阳经一个是解肌法,十五个桂枝汤加减方剂,二是发汗法有四个方剂。阳明经是吐法,清法,下法,五个下法,十余个清法方剂。少阳经是和解法等是三阳经,归阳性病。
还有三个阴性病,有助阳温经法,助阳化水法,助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
这就是伤寒六经的方法系统,是人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克服外界对自己的伤害,一方面又不断调节自己身体内部出现的功能性障碍的过程。
按照中药制作方法,去渣能提高药效,再煮能提高纯度。
伤寒论的经方是来自于千百年的经验总结,对每一个方子不同的煎法,能够有不同的疗效,去渣再煎,主要是浓缩,让有些药物再分解。
去渣再煎主要是寒热错杂的方,再煎可使药性平和
伤寒中有七个方剂需要煮后再煎,那么煮后去滓再煎的作用是什么?
是使药物能够寒热并行,攻补兼施,更好的起到和解的作用。
去滓再煎是因为药水过多,再煎可以起到收汁减少多余的水分;伤寒论里的去滓再煎原来的用意是:“药分阴阳,去滓再煎可以起到调和阴阳,使药性平衡”。
《伤寒论》中有些方剂为什么去滓还要再煎?以小柴胡汤方为例:“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就象有些人说的浓缩一下。而且《伤寒论》中大部分方剂都是喝一升。个人认为就是一种煎药方法,也许古人的智慧我们不懂。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