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第一章概论

1、学中医的骨(是经典-根基)、肉(是各家-知识面)、血(是灵性-悟性)。

2、中医经典中最重要的是伤寒杂病论。

3、《伤寒杂病论》成书东汉,作者张仲景。

4、《伤寒论》辨病(病位-六经病)、辨证(症状、体征)。

5、证:一组症候群(如腰疼、手足发凉)加上体征(舌脉)。

6、证的本质:人体对疾病某个阶段的病理、生理应答。

7、中医的辨证论治,主要不是针对病因,而是针对机体应答。

8、清热解毒药物,最强大的作用并非体现在杀灭细菌上,而是体现在调整机体对疾病的应答上,包括抗毒(拮抗细菌的内毒素)、抗休克(防治感染性休克)、抗凝(防治感染引起高凝状态)、提高机机免疫应答 (如白花蛇舌草的免疫增强作用)。

9、在人体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时候,中药的作用可能很难奏效。

10、六经辨证法的五个方面(太湖五法六经的“五法”!):标本法(标本中气法)、聚类法(聚类分析法)、平脉法(平脉辨证法)、抓独法(独处捉奸)、截断法(截断传变)。

11、五法精要:不厌其烦(标本法)、大道至简(聚类法)、独处藏奸(抓独法)、直取其病(平脉法、截断法)。

12、气血精津液(物质基础)通过特定的通道(六经)、通过脏腑,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13、六经辨证使思维变简单:开阖枢、二分法。

14、阴阳化生五行、五行内藏阴阳,气化和形质有关联不对立。

15、学习伤寒杂病论: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中西一统。

16、《伤寒杂病论》研究的几个代表学说:方证学说(以方测证,以证定方,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有点“废医存药”的意思),三部六病学说(表(太阳少阴)、半表半里(少阳厥阴)、里(阳明、太阴),各有虚实)。

17、少阴寒化——真武汤证;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主;厥阴寒化——吴茱萸汤证。

18、太阳寒水,多寒多饮。多寒——麻黄汤;多饮——五苓散(病理课病位,五苓散治疗间质性肺炎,关联 )

19、膀胱经的阳气和蒸腾气化作用根于少阴心、肾。

20、少阴热气太重,这种人容易热化而成温病;少阴阳气不足,这种人得了外感也很难发热。

21、太阳病恶寒发热,恶的是本经的寒,发的是标经少阴的热。

22、阳明太阴两感,白虎汤出现“背恶寒”用人参,人参是太阴的药。

23、太阳阳明两感:桂枝加大黄汤。

24、建中(桂芍姜枣草饴)、理中(参姜术草)是对举。

25、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都是对举的。

26、小建中汤见厥阴证就是大建中汤。

27、小柴胡汤见阳明证就是大柴胡汤。

28、三部六病的理论来源是三胚层。高级的耗散结构不能用三胚层理论来解释。不能用低级动物结构理论来描述高等生物。

29、人与其它哺乳动物不同:人的直立行走改变了——冲脉;由于远离心脏,下肢血液的回心变得异常困难,头部血供困难;内脏器官易下垂;重力促进食物下行,消化系统功能退化。

30、六经气化的意义:以脏腑为容器,以气血精津液为原料,通过经络(六经通路)的传送,把器和料联系在一起,阐释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31、通过六经的经络系统把十二经归到三阴三阳六经之中,一头以三阴连脏,以三阳连腑,脏多虚证,腑多实证,另一头联络我们的气血精津液,从而实现我们的气化。

32、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和人体的生理基础相结合。

33、除中:机理在厥阴——回光返照,西医解释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大量分泌。

34、《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病与经的关系,如少阴病-少阴经-心、肾;《伤寒杂病论》的理论与《黄帝内经》、《难经》以及其他中医传统理论是一以贯之的,不存在另搞一套的说法,且《伤寒杂病论》能把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以及后世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都包含进去,实现中医精论的大统一。

35、六经内连脏腑,外络肌表,是人体的一个传送带。

36、用六经去解释整个人体,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7、三阳次序的三种说法(太阳-阳明-少阳:三阳-二阳-一阳;少阳-太阳-阳明:人迎一六经病欲解时;太阳-少阳-阳明:开-枢-阖)。

38、太阳病传变方式:循经传、越经传

39、三阳传变,三阴递进。

40、太阳为寒水之经,中见少阴热化,少阴热化不足就恶寒,少阴热化太过就发热,素体阳盛之人,热化太过则转为温病,热化不足导致水饮泛滥产生蓄水。

41、太湖伤寒杂病研究特点之一:标本聚类、平脉辨证、抓独截断、五法合一。

42、标本法——理,六经为病的原因、机理。

43、聚类法——首辨阴阳,二辨何经,三辨在经在腑、寒化热化、经腑同病、寒热错杂。

44、平脉——以脉定药,以药定方。

45、抓独——直取其病,如膀胱咳。

46、截断法——病不传经,经尽而愈。

47、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48、白虎汤用知母石膏——大热,阳明经,知母增加石膏解热作用。

49、太湖伤寒杂病研究特点之二: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对症治疗,有机结合。

50、栝蒌瞿麦丸治疗阳虚肾癌:天花粉2两,茯苓3两,山药3两,附子一枚,瞿麦一两。瞿麦天花粉强力抑制肿瘤(复形质);附子茯苓调气化(温煦肾阳,蒸腾水液,调气化),治疗少阴寒化夹饮;瞿麦天花粉利尿,天花粉还可以止渴。

51、举个例子:栝蒌瞿麦丸治疗阳虚肾癌。要说辨证,肾阳虚用附片,复其气化,没有问题;要说治肾癌,里面有治肾癌的药,瞿麦和天花粉具有强力的抑制肿瘤作用;要说辨证调气化,里面有附子和茯苓,能够调气化,治疗少阴寒化夹饮证,属于很典型的药物;要说对症治疗,患者小便不利,里面也有利小便的药,瞿麦就是利尿的,天花粉也是利尿的。大家知道吗?一般人认为天花粉止渴,《伤寒论》中张仲景用天花粉来利尿,天花粉除了止渴还可以利尿。要说对症它有,要说辨证它有,要说辨病它有,但都是无形的,你看不到辨病、辨证、辨症的痕迹,都融为一体了,这才叫作病、证、症有机结合。

52、什么叫“形、气、神一体同调”?我们还是以栝蒌瞿麦丸为例,既有调气化的药物,哪些药物?附子和茯苓,一个温煦肾阳,一个蒸腾水液;也有复形质的药物,哪些是复形质的药物?

53、瞿麦和天花粉,都是治肿瘤的。气形同治,所以疗效很好。

54、我们讲了第一条病、证、症相结合,第二条形、气、神同调。做到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就可以跳出辨证,不离辨证。

55、太湖伤寒杂病研究特点之三:寒温一统、内外一统、古今一统、中西一统。

56、《黄帝内经》、《难经》仅仅是理法的层面,《伤寒杂病论》是理、法、方、药合一的。

57、用《黄帝内经》的理法,去指导《伤寒杂病论》的方药,着眼于人的本质,从方药中跳出来,接近“神用无方”。

58. 糖尿病的传变过程胃火-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 可以用截断法。(具体见内科六经分治糖尿病课程)2022-06-14
mcxzy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4-11-15 23:29: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唐宋以后将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流传至今。该书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以六经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

  •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学习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

  •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0年~210年左右。《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