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俞穴:疏肝泄胆,平肝息风,调肝明目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肝俞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
肝俞首见于《灵枢.背俞》。因其内应于肝,是肝脏精气输注背部之处,是诊治肝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肝俞。别名肝念,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脉经气所输注背部之背俞穴,是治疗肝脏疾患及各种目疾之常用穴。
【定位】: 在第9胸椎棘突下,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法】: 于第9胸椎棘突下所作水平线与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平行直线交点处取之。
【主治】: 黄疸,胁痛,胃痛,吐血,癫狂痫,脊背痛等。
一、疏肝泄胆
肝俞为肝脉经气转输之处,而肝气欲散,喜条达,恶抑郁,故泻本穴可疏肝解郁,理气利胆,凡肝失疏泄所致之胁痛、黄痘、脘腹胀痛等证,皆可治之。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之胁痛,常配泻 阳陵泉、期门、支沟 以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若气郁甚者,加泻 太冲 以调肝;若兼血瘀者,可加刺 膈俞、血海 以增加活血化瘀之力;若肝血不足,胁络失养者,可加补 曲泉、三阴交 以养血柔肝。用于治疗肝气犯胃或肝脾不和之胃脘胀痛,常与 胃俞、中脘、脾俞、章门、公孙、内关 相配,以疏肝理气,和中降逆。
二、平肝息风
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体阴易虑,其肝阳易亢。肝内应于中,有肃降之力,故泻之可平肝息风,常伍用于平肝息风处方之中。如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 印堂、风池、三阴交、太冲 相配;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癫狂,常与 百会、人中、间使、丰隆、三阴交、太冲 相配。
三、调肝明目
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俞为肝脏精气输注之处,善于调理肝之气血,而治疗各种目疾。如用于治疗肝血不足之夜盲、视物昏花,常与 精明、光明、膈俞、三阴交、足三里 相配,以补肝养血而明目;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夜盲、青盲,常与 睛明、瞳子髎、肾俞、太溪、曲泉 相配,以滋补肝肾而明目;用于治疗暴怒伤肝、气血郁闭之暴盲,常与 睛明、风池、太冲 相配,以平肝降逆而明目;用于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常与 四白、行间、侠溪 相配,以清肝泻火而明目;用于治疗迎风流泪,常与 承泣、风池、合谷、太冲 相配,以疏风通络而止泪。
此外,肝俞还可用于治疗与肝脏功能密切之筋骨关节诸疾。
2022-07-11
mcxzy 阅读 68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27: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针灸肝俞可以治疗眼睛干涩吗 针灸肝俞对眼睛干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肝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肝之精气输注的处所,有清泻肝胆胆,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养阴明目,补血消瘀,通络止痛之功。肝俞以疏泄肝木为要,通过搭配相关的眼周穴位,如瞳子髎,阳白,丝竹空诸穴,以增加泪液分泌,搭...

  • 1. 开四关的功效包括平肝阳、调气血、通经络,有助于平衡肝阳,调节血液循环,以及促进经络通畅。2. 合谷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泻之能清热泻火,补之可补气振羸,适用于清热泻火或补气治疗。3. 太冲穴作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泻之可疏肝理气,平肝熄风,补之可养肝血,适用于疏肝理气或滋...

  • 正确的开四关的顺序:男:左脚太冲→右脚太冲→右合谷→左合谷;女:右太冲→左太冲→左合谷→右合谷。拓展知识 四关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大成》。别名四开。由大肠经合谷穴及肝经太冲穴组成: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太冲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 作用:平肝阳,调气血,通经络。功效: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泻之可清热泻火,补之可补气振羸。太冲是足厥阴经的原穴,泻之可疏肝理气,平肝熄风,补之可养肝血。所谓四是指合谷、太冲二个对穴,两穴合称为“四关穴”。

  • 肝俞 1.位置: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2.取穴方法: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3.功效: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胆俞 1.位置:胆俞穴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