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肝俞可以治疗眼睛干涩吗 肝俞针刺方法

1 针灸肝俞可以治疗眼睛干涩吗 针灸肝俞对眼睛干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肝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肝之精气输注的处所,有清泻肝胆胆,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养阴明目,补血消瘀,通络止痛之功。肝俞以疏泄肝木为要,通过搭配相关的眼周穴位,如瞳子髎,阳白,丝竹空诸穴,以增加泪液分泌,搭配肾俞,太冲,太溪来滋补肝肾,倒赔合谷,尺泽清热益气,以达到缓解眼睛干涩的目的。

2 肝俞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9,10胸椎棘突水平,旁开1.5寸。
简易取法: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骨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取俯伏位,可向上(后项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横刺1.0-1.5寸,其针感向上可达项部,向下可走背腰部,以治胸段背肌疾患;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心胸,胸胁,上肢,对其所达之处的疼痛收效显著;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胸胁,上肢,治胸胁,肋间,上肢疾患,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如捣针据向捣针方向。

3 肝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9,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9,10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4 针刺肝俞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气, 利胆解郁,补养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癫证,痫证,脊背痛,月经不调诸症。
2.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之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证诸症。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养肝血,如配睛明,膈俞,三阴交,治疗肝血虚夜盲,雀目,青盲;配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月经涩少;配脾俞,风府,后溪,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痉症。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滋补肝肾,如配肾俞,足三里,关元,照海,治疗肝肾亏虚之痛经;配肾俞,绝骨,阳陵泉,治疗肝肾亏虚之痿证,筋急痛;配肾俞,睛明,攒竹,复溜,治疗肝肾阴虚之目翳,青盲;配神门,肾俞,太冲,治疗肝肾阴虚之痴呆。
3.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如配期门,中庭,侠溪,太冲,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配膈俞,气海,章门,上脘,大敦,治疗肝郁气滞之积聚。
4.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如配胆俞,至阳,腕骨,阳陵泉,丘墟,治疗湿热黄疸;配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太冲,治疗湿热胁痛。
5.配百会,风池,太冲,水泉,行间,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昏,眩晕等。
6.配睛明,太阳,侠溪,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7.配水沟,大椎,劳宫,曲池,大钟,针刺泻法,清热泻火,安神定志,治疗痰火上扰之癫痫,狂证。
8.配胃俞,行间,公孙,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呃逆等。

2022-12-01
mcxzy 阅读 137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6:13: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治疗干眼症效果比较理想。干眼症为非常难治的疾病,主要由于泪腺分泌减少引起,针灸可以针刺眼眶周围或眼眶内的穴位,效果对于干眼症均比较理想。刺激眼眶内的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视力疲劳,对于眼睛干涩有明显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远端进行经络调节治疗干眼症,比如肝俞、脾俞、肾俞等。干眼症除与肝经、胆经、肾...

  • 一般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获疗效。针刺主穴取晴明、攒竹、新明Ⅱ、太阳、四白、合谷、太冲、光明、三阴交、百会、风池。配穴: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瘀血内阻者加血海、曲池;湿热壅滞者加内庭、丰隆;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关元;肝郁气滞者加内关、行间...

  • 肝与眼睛互相关联,养肝对眼有裨益。单纯治疗眼疾,不能解决肝的问题。因此,养眼需养肝,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眼健康。

  • 肝火旺,容易虚烦、多梦,睡不好。熬夜眼睛干涩,也是因为血虚藏不住。③ 容易心急、烦躁 尤其女生例假时,肝血不足,气浮于上,就更容易烦躁。④ 酒醉后头痛欲裂 肝脏无法将酒精里的乙醛排清,导致头晕、口苦口干、酒精肝等问题。肝脏不好按摩下面这些穴位,可疏肝理气、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

  • 干眼症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针灸 首选眼周穴位,如阳白、鱼腰、瞳子髎、睛明、丝竹空等。根据患者症状可加入四白、太阳、百会、攒竹、风池等穴位,适当加入肝俞、肾俞、太溪、太冲等穴位,以补益肝肾,还可加入合谷、尺泽两个穴位以清热益气。同时结合红外线灯、耳穴、火罐及穴位注射等方法增强疗效。2、中药...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