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灸肝俞可以治疗眼睛干涩吗 针灸肝俞对眼睛干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肝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肝之精气输注的处所,有清泻肝胆胆,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养阴明目,补血消瘀,通络止痛之功。肝俞以疏泄肝木为要,通过搭配相关的眼周穴位,如瞳子髎,阳白,丝竹空诸穴,以增加泪液分泌,搭配肾俞,太冲,太溪来滋补肝肾,倒赔合谷,尺泽清热益气,以达到缓解眼睛干涩的目的。
2 肝俞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9,10胸椎棘突水平,旁开1.5寸。
简易取法: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骨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取俯伏位,可向上(后项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横刺1.0-1.5寸,其针感向上可达项部,向下可走背腰部,以治胸段背肌疾患;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心胸,胸胁,上肢,对其所达之处的疼痛收效显著;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胸胁,上肢,治胸胁,肋间,上肢疾患,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如捣针据向捣针方向。
3 肝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9,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9,10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4 针刺肝俞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气, 利胆解郁,补养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癫证,痫证,脊背痛,月经不调诸症。
2.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之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证诸症。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养肝血,如配睛明,膈俞,三阴交,治疗肝血虚夜盲,雀目,青盲;配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月经涩少;配脾俞,风府,后溪,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痉症。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滋补肝肾,如配肾俞,足三里,关元,照海,治疗肝肾亏虚之痛经;配肾俞,绝骨,阳陵泉,治疗肝肾亏虚之痿证,筋急痛;配肾俞,睛明,攒竹,复溜,治疗肝肾阴虚之目翳,青盲;配神门,肾俞,太冲,治疗肝肾阴虚之痴呆。
3.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如配期门,中庭,侠溪,太冲,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配膈俞,气海,章门,上脘,大敦,治疗肝郁气滞之积聚。
4.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如配胆俞,至阳,腕骨,阳陵泉,丘墟,治疗湿热黄疸;配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太冲,治疗湿热胁痛。
5.配百会,风池,太冲,水泉,行间,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昏,眩晕等。
6.配睛明,太阳,侠溪,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7.配水沟,大椎,劳宫,曲池,大钟,针刺泻法,清热泻火,安神定志,治疗痰火上扰之癫痫,狂证。
8.配胃俞,行间,公孙,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呃逆等。
2022-12-01
肝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肝之精气输注的处所,有清泻肝胆胆,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养阴明目,补血消瘀,通络止痛之功。肝俞以疏泄肝木为要,通过搭配相关的眼周穴位,如瞳子髎,阳白,丝竹空诸穴,以增加泪液分泌,搭配肾俞,太冲,太溪来滋补肝肾,倒赔合谷,尺泽清热益气,以达到缓解眼睛干涩的目的。
2 肝俞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9,10胸椎棘突水平,旁开1.5寸。
简易取法: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骨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取俯伏位,可向上(后项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横刺1.0-1.5寸,其针感向上可达项部,向下可走背腰部,以治胸段背肌疾患;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心胸,胸胁,上肢,对其所达之处的疼痛收效显著;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胸胁,上肢,治胸胁,肋间,上肢疾患,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如捣针据向捣针方向。
3 肝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9,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9,10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4 针刺肝俞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气, 利胆解郁,补养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癫证,痫证,脊背痛,月经不调诸症。
2.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之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证诸症。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养肝血,如配睛明,膈俞,三阴交,治疗肝血虚夜盲,雀目,青盲;配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月经涩少;配脾俞,风府,后溪,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痉症。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滋补肝肾,如配肾俞,足三里,关元,照海,治疗肝肾亏虚之痛经;配肾俞,绝骨,阳陵泉,治疗肝肾亏虚之痿证,筋急痛;配肾俞,睛明,攒竹,复溜,治疗肝肾阴虚之目翳,青盲;配神门,肾俞,太冲,治疗肝肾阴虚之痴呆。
3.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如配期门,中庭,侠溪,太冲,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配膈俞,气海,章门,上脘,大敦,治疗肝郁气滞之积聚。
4.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清热除湿,如配胆俞,至阳,腕骨,阳陵泉,丘墟,治疗湿热黄疸;配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太冲,治疗湿热胁痛。
5.配百会,风池,太冲,水泉,行间,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昏,眩晕等。
6.配睛明,太阳,侠溪,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7.配水沟,大椎,劳宫,曲池,大钟,针刺泻法,清热泻火,安神定志,治疗痰火上扰之癫痫,狂证。
8.配胃俞,行间,公孙,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呃逆等。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