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陵泉穴:防抽筋,止麻痹

“阳”的含义是阳气,“陵”的含义是土堆,“泉”的含义是源源不断涌出的水。“阳陵泉”的含义是指这个穴位的物质部分上扬,部分沉积,且气血源源不断。
《是枢·本输》说阳陵泉穴具体的位置“在膝外陷者中也”;
《针灸甲乙经》中说这个穴位“在膝下一寸,外廉陷者中”;
《针灸问对》说它位于“膝下二寸”;
《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它“在膝下外,尖骨前陷者中”;
《动功按摩秘诀》说此穴“在膝外高骨下各一指”。
这个穴位所接纳的是膝阳关穴下传而行的经水和胆经膝下部上行的阳热之气,它们汇合于此穴位,原本随着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收了湿气,降落到地面,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几乎在同一时间渗入脾土中,致使脾土物质在此穴位的周围固化。
因为这些脾土物质中的水湿被大量气化,好像在此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脾土物质的堆积处和脾气的生发之所,所以这个穴位被称为“阳陵泉”。
此处穴位又被称为“筋会穴”、“阳陵穴”。阳陵泉,与内膝阴陵泉穴相对。
本穴是胆经之合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筋会,是筋气会聚之处,有舒筋壮筋之功效,是治疗下肢筋病要穴,具有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健膝之功效。
主治胆病、口苦、胁下痛胀、呃逆、头面肿、头痛、眩晕、遗尿、髀痹引膝股外疼痛、痉挛急、筋软、筋疼、膝伸不得屈、冷痹、半身不遂、脚气、膝肿麻木、草鞋风等症。
可以说一切筋的毛病都可以找阳陵泉对治。
古人有“外伤阳陵泉”的说法,也就是说阳陵泉可治一切外伤的疾患,所以阳陵泉是一个很重要的穴道。
因肝与胆互为表里,胆附于肝,内藏胆汁,故肝胆多同病,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症,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肝郁胁痛者除了可取阳陵泉通调气机外,还可配以肝之原穴太冲,肝之募穴期门,以疏肝理气,诸穴相互作用, 可达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之功效。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022-08-17
mcxzy 阅读 14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13: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 阳陵泉穴在中医中具有多种治疗功效。它能够缓解腰痛、膝盖疼痛、脚部麻痹,对于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以及腰腿疲劳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疗效。此外,它还对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和高血压等病症有所裨益。作为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这里还提供按摩治疗慢性胃炎和胃痛的方法。在穴位配伍...

  • 1、阳陵泉穴位置 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在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的腓骨小头稍前的凹陷中。直刺1〜1.5寸。可灸,但较少用之。2、阳陵泉穴主治 抽筋 麻痹 腰腿疲劳 胃溃疡 下肢痿痹 (1)肝胆消化系统疾病:黄疸,口苦,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胃痛,胃胀,呕吐。(2)运动系统疾病:落...

  • 1 阳陵泉在什么地方 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侧,膝关节下方的外侧有一个高点(腓骨小头),从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2 阳陵泉在什么经络上 阳陵泉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合(土)穴。八会穴之...

  • 阳陵泉最简单的找穴方法:正坐,垂足,约呈90°,上身稍前倾,用右手手掌轻握左脚膝盖前下方,四指向内,大拇指指腹所在位置就是阳陵泉。阳陵泉是临床中常用穴位之一,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准确位置在小腿外侧,仰卧位或侧卧位在取自膝眼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皮肤及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膝下外侧,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