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伤寒杂病论简介

《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临床著作,东汉张仲景撰。已佚。后世根据该书佚文,分别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又名《伤寒卒病论》。16卷。约撰于3世纪初。是一部论述伤寒和杂病的专著。本书曾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将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分为二书。北宋时校正医书局曾分别校订,计有《伤寒论》10卷、《金匮要略方论》3卷、《金匮玉函经》8卷等三种传本。

详见百科词条:伤寒杂病论 [ 最后修订于2016/4/8 14:09:39 共16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1-08
mcxzy 阅读 31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2:48: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 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医学领域。其中,张仲景提出了六经辨证理论,这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他还创制了众多方剂,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国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世界医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伤寒杂病论的版本众多,包括古籍版本、现代...

  •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意思是勤奋研求前人的遗训,广泛地收集医方。出自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全书系统地总结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原文中提到,张仲景家族人数众多,自建安纪年以来,十数年间,死亡者占三分之二,伤寒病占七成。因此,张仲景深受往昔人命陨落的感伤,...

  •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基础,当中记载了非常丰富的中医护理技术内容。

  • 除此之外,《本草纲目》之外,还有《神农本草经》。这部古籍记载了500多种药物的性味、功能及主治,被誉为药物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药材的采集、炮制方法,还阐述了药物与人体脏腑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后世药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以及《神农本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