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的中医护理以及食疗方法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壅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硬皮病等。

  「辨证施护」

  1风寒湿痹

  (1)居室宜温暖、干燥,衣着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勿淋雨及涉水。

  (2)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时,或痛痹,痛有定处,得热痛减考试,大收集整理及有发热、脉数等表现者,应卧床休息。但需经常更换 ,以免局部受压及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注意局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中药熏洗、加用护套、或施以拔罐。

  (3)热服中药汤剂,并可加少量黄酒为饮。

  (4)饮食进温热性食物,忌生冷瓜果、饮料等,可于饭菜中多加姜片、胡椒粉等驱风散寒之品。

  2风湿热痹

  (1)居室宜清爽通风,切忌汗出当风。

  (2)发热,关节红肿疼痛,禁忌热敷、艾灸。热盛伤津而口渴者,鼓励其多饮(汤)水。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辛辣。

  「针灸」

  针灸取穴:曲池、尺泽、合谷、外关、环跳、承扶、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委中、昆仑等穴。行痹加膈俞、血海养血活血;痛痹加肾俞、关元温阳补肾;着痹加足三里、商丘健脾化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热解肌。

  方法:行痹、热痹以针为主;痛痹多灸,痛剧用隔姜灸;着痹针灸并施,或用拔罐。

  「中药熏洗」

  熏洗方:

  (1)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生甘草10克、忍冬藤30克、桑枝10克、秦艽20克,取水约1500~2000ml煎后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2次,适用于活动期、关节红肿痛者。

  (2)当归30克、红花1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鸡血藤30克、乌梢蛇30克、续断10克、桂枝10克、地龙20克、花椒10克酒浸泡,局部擦洗或取水1500~2000ml趁热熏洗,适用于久痹、病邪入里或关节变形者。

  「中医食疗」

  (1)风寒湿痹食疗方

  薏苡冬瓜海蛇煲:取薏苡50克、冬瓜500克、海蛇300克、生姜片少许加水熬汤后,略加盐、葱、米酒调味即可食用。

  (2)风湿热痹食疗方

  丝瓜绿豆粳米粥:取丝瓜5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煮粥,然后放入丝瓜及涨发的绿豆,煮至熟服用。2023-02-19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06 20:55: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护理方法:1、少食生冷、肥厚、油腻食物。可以多食羊肉、狗肉等温热性食物以驱散寒邪;还有鳝鱼、鳗鱼、樱桃等也有祛风湿的功效;另外桂心粥、椒面粥也可以多食用。2、可以通过艾灸、隔姜灸、拔火罐等祛寒止痛活络。3、关节疼痛发作时,尽量在较热的地方休息,痛处保暖。不要吹风受寒、受凉、淋雨潮湿。

  • 痹证除药物治疗外,还有许多辅助疗法,如推拿、针灸、蜡疗、

  • 1、轻度的痹证:能通过休息、保暖、口服中成药、外用药膏,或者应用针灸、中药熏洗、理疗等方法综合治疗,可以治愈。2、严重的痹证:有可能治疗效果不好,可能会症状反反复复的发作,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也有可能病情迁延不愈,这种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日常生活中要作息规律,加强营养,避免受凉,做好个人...

  • 他向记者介绍,对于消渴痹证,中医不仅有着辨证施治以及中药方面的优势,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如熏洗、熏蒸,这种方法适合各个类型的消渴痹证患者,一般用透骨草、桂枝、川椒、艾叶、木瓜、苏木、红花、赤芍、白芷、川芎、川乌、草乌、生麻黄、白芥子等中药配成外洗药方,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每天为患者熏洗...

  • 1、 扶正正是指正气,是人体对疾病防御能力、抵抗能力、自然修复能力及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扶正,就是运用补益正气的药物或其他方法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故有称之为扶正以祛邪。这种法则主要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症...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