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校勘《伤寒论》的是谁?

根据现有史料,晋代王叔和首次整理《伤寒杂病论》,至于谁最早将《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现不可考,北宋时校正医书局对其分别校订,形成《伤寒论》10卷,《金匮要略》3卷,《金匮玉函经》8卷.2019-02-28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3:06: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订通俗伤寒论》内容简介如下:作者与版本:该书由清代绍兴名医俞根初所著,后经何秀山撰按,何廉臣校勘,曹炳章增订,徐荣斋重订,最终由连建伟三订,形成了一个更臻完善的版本。内容结构:全书共分12章,以六经理论为主线,统管所有外感热病。书中将作纲、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融入其中,深入探讨了伤...

  • 【伤寒派】由张仲景的《伤寒论》创立,为中医学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该派专注于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历代医家通过收集、校勘《伤寒论》,并在临床实践中阐发心得,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学派。【滋阴派】由朱丹溪创立,主张以滋阴为主。他认为人体阴阳平衡,阴气不足会导致多种疾病,如眼红、口腔溃疡等。滋...

  • 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该书综合了《黄帝内经》、《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典的基本理论,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张仲景提出了以六经辨证的方法,为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奠定了重要地位。《伤寒杂病论》完成后,因战乱而散失不全...

  • 本书是一部专注于《金匮玉函经》校勘与研究的专业著作,该书实为《伤寒论》的同体异名,由张仲景所著,以其原始面貌流传至今。尽管两书在宋时被校正为标准本,但因长期收藏于馆阁,流传稀少,人们对它的了解相对匮乏,导致研究相对较少。作者首次对该书进行了详尽的校注和系列研究,揭示出《金匮玉函...

  • 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毅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细心的研究。他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辩证论治的规律知识,又收集了民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一方面为人治病,一方面从事著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此书经后人整理校勘,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