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派的《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价值

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把古代理论医学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内容明确系统,理法方药完备,确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占有承前启后的地位。王叔和整理编辑 《伤寒论》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馀年,惟王叔和能学之。辨证论治原则的普遍意义《伤寒论》主论外感伤寒热病,但它揭示和建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具有普遍意义。方剂组织严密,临床作用显著,不仅可运用于伤寒病,而且还可运用于多种内伤杂病。《伤寒论》的研究过程晋唐时期,为《伤寒论》研究之收集整理阶段宋至金元时期,为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阶段明清两代,为《伤寒论》学术发展,学派形成争鸣时期晋唐时期,为《伤寒论》研究之收集整理阶段王叔和 “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孙思邈 “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易知。”宋至金元时期,为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阶段韩祇和《伤寒微旨》,强调以脉为先,脉证分辨。庞安常《伤寒总病论》,重病因发病,倡“寒毒、疫气”之说。朱肱《南阳活人书》,倡经络说,提出三阴三阳的本质问题。许叔微《伤寒九十论》,重临床验证。郭壅《伤寒补亡论》,搜采世说,补入论中,以丰富伤寒内容。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首次全面注解《伤寒论》,用以经注论,经论结合 。

2016-06-03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55: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学派的《伤寒杂病论》:医学宝典的里程碑 伤寒学派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这部作品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将理论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体系。它确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不仅对古代医学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其原则...

  • 方剂组织严密,临床作用显著,不仅可运用于伤寒病,而且还可运用于多种内伤杂病。《伤寒论》的研究过程晋唐时期,为《伤寒论》研究之收集整理阶段宋至金元时期,为深入研究与学派形成阶段明清两代,为《伤寒论》学术发展,学派形成争鸣时期晋唐时期,为《伤寒论》研究之收集整理阶段王叔和 “今搜采仲景...

  • 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据统计,截至2002年,光是为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伤寒杂病论》不仅成为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而且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特别...

  • 中医八大流派分别指的是:伤寒学派:主要研究《伤寒杂病论》及其注解,以张仲景为代表,致力于伤寒病的诊断与治疗。寒凉学派:强调使用寒凉药物以清热泻火,代表医家有刘完素,主张“六气皆从火化”的病理学说。易水学派:以张元素为代表,注重脏腑辨证,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善用脏腑辨证指导临床用药。攻...

  • 《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治疗急慢性传染病、流行病及内科杂病的理论和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医家围绕书中张仲景所阐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在防治急性温热病的病因、辨症和治疗方法上,有时甚至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些讨论促成了不同学派的产生,如经方派与时方派、伤寒派与温病...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