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基本分类有哪些?

目前中医临床分科极不规范,有的按内、外、妇、儿等7科、9科或11科的分法;也有的按脏腑分,称心病、肝病等;也有按西医系统分,称心血管病、消化病等。中医临床教材中也存在疾病分类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导致有的病无类可归,而被遗漏。如疝气,内科教材中无此病,外科教材中也没有。而有的病则重复,如肩周炎、骨关节炎,内科痹证中有论述,伤科中也有。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对中医疾病分类的方法缺乏了解和研究,还没有形成能与国际疾病分类接轨的疾病分类框架。2020-02-21
没有太大的区别 中医不外呼就是望闻问切2020-05-12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发展历史】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 [2] 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
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 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上世纪90年代发起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革命。中医新哲学观中医三个哲学观:整体观、辨证观,及新挖掘出的中医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新纳入的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将写入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第26章内,该章节主要阐释传统医学的分类体系,将于2022年在世卫组织成员国实施。2020-02-21
mcxzy 阅读 108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27: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科分类:中医内科主要治疗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外感病是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疾病。内伤病主要指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中医妇科主要治疗妇女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乳房疾病、前阴疾病和妇科杂病。中医治疗妇人疾病具有一定优势,如功能失调...

  • 中医证候学的证候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基本分类 虚证:代表人体内部的虚损,如气虚、血虚等。 实证:代表人体内部的瘀阻,如瘀血、痰浊等。2. 阴阳分类 阴证:根据人体阴阳失衡的性质,表现为阴盛或阳虚的证候。 阳证:同样根据人体阴阳失衡的性质,表现为阳盛或阴虚的证候。3. 病因分类 标证:...

  • 中医分以下科室:一、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是中医体系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主要涵盖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胃病、肝胆疾病等。中医内科医生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针对各种内科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及调理。二、中医外科 中医外科主要治疗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以及创伤类疾病。虽然中医外科的治疗手段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中医分为以下科室:一、中医内科 中医内科是中医的基础科室之一,主要治疗各种内因引起的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中医外科 中医外科主要处理各种外科疾病,如骨折、关节脱位、疮疡等病症。除了传统的手术和针灸治疗,也融入了现代...

  • 中医的学科分类主要包括:中医基础学科、中医临床学科、中医药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一、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学科是中医学习的入门和基石,它涵盖了中医的基本原理和哲学思想。这些学科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经络腧穴学等。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研究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理念;中医诊断学则...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