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使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的医家是

【答案】:A
考点:1.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2.《内经》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金匮要略》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谓是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五脏热证,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李东垣提出气虚发热,以补中益气汤作为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朱丹溪对阴虚发热有较多的论述。《景岳全书》以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疗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症因脉治》最先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名。《证治汇补》将外感发热以外的发热分为郁火发热、阳郁发热、骨蒸发热、内伤发热、阳虚发热、阴虚发热、血虚发热、痰证发热、伤食发热、瘀血发热、疮毒发热等。《医林改错》及《血证论》二书对瘀血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3.西医病名: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2023-05-02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05: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适应症主要是适用于气虚发热。由于中医认为气有推动、温煦的作用,而脾为生气之源,所以如果脾气虚、湿气内停、压制阳气的生发,气郁化热以后就会上冲,而出现一种气虚发热的症状。不过这种热以患者自觉的发热为主,用体温计是测不出来的,而且由于早晨是阳气...

  •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剂。“甘温除大热”是用甘温之剂治疗发热的一种方法。甘温之剂治疗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和或“阳虚发热”,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方中用药以甘温之品为主,具有甘温益气退热之效,故谓本方为“...

  • 1、本法适用于治疗气虚发热,其病因是脾胃气虚,中气不足,中阳下陷,虚火内生所引起的,若用寒凉滋腻,或纯用滋阴降火的药物,都会阻遏生机,只有着重扶持脾胃,补益元气。2、机能达到阳生阴长的目的,甘温之剂能升阳益气,大补脾胃,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元气充足,则枢机运转...

  • “甘温除热”一语,源自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发热,是通过补气血的方法来治疗,对于主要病机是气虚亏虚所致的发热情况,有很好的调理功效。像上面提到的补中益气汤就是一个经典方药,其主要功效是补气养血,使得气血以恢复,最终使发热烦热症状恢复。关于甘温除热,还有一个例子,一个97岁的患者...

  • 同时,临床文献报道补中益气汤对发热也有肯定的治疗作用。那么补中益气汤退热的机理何在呢?回顾李东垣的著作不难发现,这主要是源于他的「甘温除热」的学术思想,下面我们就将这一学术思想加以浅析和解读。 理论来源 甘温除热法最早在《内经》中已有提及:「劳者温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