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呕·脾胃气虚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虚呕·脾胃气虚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虚呕·脾胃气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饮食疗法 6.2.1 推荐食材 6.2.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呕吐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虚呕·脾胃气虚证的方剂 1 拼音 xū ǒu ·pí wèi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deficient vomiting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虚呕·脾胃气虚证(deficient vomiting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1])是指脾胃气虚,胃失和降,以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腹痞胀,食后尤甚,大便溏泻,神疲肢倦,舌淡,苔白滑,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虚呕证候[2]。
4 虚呕·脾胃气虚证的症状 虚呕·脾胃气虚证患者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虚弦[3]。
5 证候分析 脾胃气虚,运化失职[3]。

6 虚呕·脾胃气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虚呕·脾胃气虚证治宜补益脾胃[3]。
6.2 饮食疗法 6.2.1 推荐食材 虚呕·脾胃气虚证患者建议食用干姜、丁香、生姜、红枣、人参、粳米等[3]。
6.2.2 推荐食疗方 [3]
1.丁香煨梨(《食疗本草》):梨1个,丁香15g。梨洗净,挖去核,放入丁香,外用菜叶或湿草纸包裹,蒸熟食用。
2.干姜粥(《寿世青编》):干姜、高良姜各3g,粳米50~100g。水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乘温热服。
3.生姜煨红枣(《饮食疗法》):生姜、红枣各适量。生姜切开,挖孔,嵌入红枣1枚,放炭火上炙烤,待姜皮焦黑,取枣细细嚼食。每服5~6枚,日2次。
7 关于呕吐 呕吐(vomiting[1])为病证名[4]。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呕吐是一个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5]。所以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5]。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其实呕与吐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并称为呕吐[5]。呕吐与干呕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辨证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并在一起讨论[5]。
虚呕是指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1]。发病缓慢,病程较长[1]。《景岳全书·杂证谟》:“凡胃虚作呕者,其证不一,当知所辨。若胃脘不胀者,非实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气逆也;内无热燥者,非火证也;外无寒热者,非表邪也。无食无火而忽为呕吐者,胃虚也;呕吐无常而时作时止者,胃虚也;食无所停而闻食则呕者,胃虚也;气无所逆而闻气则呕者,胃虚也;或身背、或食饮微寒即呕者,胃虚也;或吞酸,或嗳腐,时苦恶心,兀兀然、泛泛然冷咽靡宁者,胃虚也;或因病误治,妄用克伐寒凉,本无呕而致呕者,胃虚也;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人中焦而不化者,胃虚也;食入下焦而不化者,土母无阳,命门虚也。”治宜温补[6]。
呕吐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其中以胃肠道疾患最为常见,如急性胃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癌、十二指肠壅滞症等,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性呕吐,以及颅脑病变所致的呕吐,也均可参照辨证施治[7]。
2022-10-15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4 20:33: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4 虚呕·脾胃气虚证的症状 虚呕·脾胃气虚证患者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虚弦[3]。5 证候分析 脾胃气虚,运化失职[3]。6 虚呕·脾胃气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虚呕·脾胃气虚证治宜补益脾胃[3]。6.2 饮食疗法 6.2.1 推荐...

  • 《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4 脾气虚之脾失健运证 脾失健运指脾脏运化功能失常。脾主运化,脾阳虚则运化失职,轻则出现腹胀纳呆、肠鸣、泄泻等症。久则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若水湿困阻则四肢浮肿,或成痰...

  •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 1、脾气虚证脾气虚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证候表现:食欲不振,腹胀,食后胀甚,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或弱。病因: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或禀赋不足、素体脾虚,...

  • 气候阴雨;或由于过食生冷瓜果、喜食肥甘厚味所致。脾气虚证 表现为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胀甚、饥时饱胀、大便溏稀、肢体困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黄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缓或弱。本证多因饮食不节、太过劳累,或忧思日久、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等所致。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