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则补之,为何吃补品会上火?找中医前,先反省4件事

记得小时,老爸总爱给我们讲一些他经历过的事:
那是在战乱时期,发生饥荒,很多人好多天都吃不上饭了,终于有一天,有人赈灾,在那开粥棚发粥,于是好多人都去抢着喝粥,大家还一边喝还一边骂,说为什么不给饭吃。
我当时就问,为什么不给他们上点馒头什么的呢?老爸说,饿了这么多天了,人的肠胃功能已经很弱了,此时突然大量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很多人马上就会被撑死。所以,遇到灾民,给的就是粥,等你的脾胃功能慢慢恢复了,才可正常进食。

同样的,我们经常见到有不少的人,因服用补益药及保健品以后,身体的 健康 状况不但没有增强,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有的甚至加重了病情,这种情况就叫做“虚不受补”。
《内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意思就是人体虚了,就可进补。那么为什么又有“虚不受补”这种说法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虚不受补, 即体质虚弱,不能承受补药的药力。 补益药可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但是并不是万能的。补益药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副作用和禁忌症。如果应用不当只会适得其反,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很多体虚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各种补药上,最容易出现虚不受补。

中医认为“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因此体虚的人需通过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来调整虚实,还要依照不同人的体质和病证进行辨证辨体进补。
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均可引起不良反应,造成虚不受补,例如有的人越吃补品就会越上火。究其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
1.补错了
补错了的意思,是你以为自己是虚证,其实是实证。很多人有水湿、瘀血、气滞等实证,再用补药,只会让淤堵的地方更堵。当虚实不分,实证被当成虚证去进补时,身体自然会启动抵御机制,从而出现不适。这种情况下,需要先把实邪去除,才能进补。
2.体内气血不通畅
进入人体的补药必须通过“气血”这个传送带运送到全身,才能发挥效用。当体内气血不通畅,“传送带”的运转自然也会变慢或停止,补药不仅无法发挥作用,还会使传送带运行得更慢,造成恶性循环。
3.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脾胃是身体的中枢,有升降气机的功能,可以升清降浊。当脾胃功能虚弱,或脾胃不通时,气机就会逆行,该降到下焦温暖肾水的相火就会随着气的运行上冲到头面部,身体无法消化和吸收这些补益的精华,造成淤积,就出现上火症状。因此,脾胃虚弱的人,越补,上火就越严重。要想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气血,一定要脾胃壮、脾胃通。

4.根本不需要进补
这种情况最常见,清代名医彭曾说:“补之为义,大关哉,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进也。”对于身体来说,不是越补越好,进补也要对应一定的症状。如果你根本没有出现体虚的症状,就盲目进补,自然会虚不受补。
进补3个原则要牢记: 首先虚实夹杂先除实,其次先调神气后补身,最后纠弊和胃分阴阳。
当确定自己体虚,真的需要进补时,也不能各种补药乱吃一通,得掌握正确的方法。
“补”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 中医主张:“虚不受补,根在脾胃不调。”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故而,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来进补。
最后,辨明体质最重要。 所谓“一药一性,百病百方”,每一种补益药品,只能适合一定的体质,治疗一定的病症。因此,进补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让中医明确自己是何种体质,是阴虚、阳虚,还是气虚、血虚等等,再对症下药,科学进补。

当你遇到上述情况时,可能就是虚不受补的体质,需要去除实证,然后先调神气后补身。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22-07-06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12 00:01: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均可引起不良反应,造成虚不受补,例如有的人越吃补品就会越上火。究其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1.补错了 补错了的意思,是你以为自己是虚证,其实是实证。很多人有水湿、瘀血、气滞等实证,再用补药,只会让淤堵的地方更堵。当虚实不分,实证被...

  • 其实这时候的上火就是身体对补药应有的正常反应了。因为虚弱的人和虚之间其实早早就处于平衡状态了,只不过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而我们进补就是为了提高体质,抬高这个静态的平衡点。进补前几天的上火,就是身体还没能和这个补药带来的新高度达成平衡。如果你把这个误会为虚不受补而放弃一切进补,就等于...

  • 中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脾胃功能较弱,服用补药时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而上火。这是因为补品多为滋腻之品,若脾胃虚弱,则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对于阴虚体质的人来说,身体时常出现‘上火’现象,如咽干口渴、头晕眼花、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尿多、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健忘...

  • 当肝气不舒的时候,气郁不能通行,经络是不通畅的,此时,如果不恰当地滋补,则会导致壅滞,这样就会上火的。现在有湿气的人非常多,而吃的肥甘厚味,又会导致痰湿壅滞,这些都是阻塞经络通道的废物,是障碍物,这样的人,舌苔厚腻,气机也会壅滞,所以,此时往里面进补,补阳气,还可能对身体的恢复有...

  • 当然,提及进补,也许有些人会说,补品吃了不少,就是感觉不到有啥效果,反倒是把自己给吃上火了。不是嗓子痛、口腔溃疡,就是便秘、口臭,甚至流鼻血等。其实,简单来说,这类人就是虚不受补。其主要原因,归根于我们的脾胃不好。 胃功能虚弱,或中焦淤堵不通,无法消化和吸收这些补益的精华,...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