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证的介绍

血虚风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素体虚弱,或病久耗伤营血,或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所表现出来的皮损反复迁延日久,斑疹多数为淡红色,口干,舌淡,脉细的一类病证。常见于白疕、牛皮廯、湿疮、瘾疹。

2016-06-03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9:29: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舌质方面,患者的舌面呈现淡红色,且有明显的裂纹,舌苔较少,或者舌苔洁净如镜。脉象上则是虚弱且脉搏细数,这些都是血虚风燥体征的典型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及时调养和治疗非常重要。

  • 血虚风燥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素体虚弱,或病久耗伤营血,或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所表现出来的皮损反复迁延日久,斑疹多数为淡红色,口干,舌淡,脉细的一类病证。常见于白疕、牛皮廯、湿疮、瘾疹。

  • 血虚风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学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

  • 血虚风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学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

  • 血虚风燥的病因血虚是指摄入不足,或者是消耗过多,或者久病劳损或脏器机能不足,导致精血生成减少而成。风燥是由于风邪与燥邪两种邪气侵犯机体而引起一系列表现。血虚风燥多因血液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导致的。血虚风燥的症状初期,皮肤呈现干燥不润泽的外观,转为粗糙、肥厚,状如苔藓,形似席纹...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