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艾灸哪里,养脾艾灸哪里

1 艾灸脾俞调和脾胃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处,宜采用俯卧取穴,也可以采用坐位。
艾灸方法:俯卧,按照要求找准穴位,取燃着的艾条在手,悬于脾俞穴上方,感受脾俞的灼热质感,注意施灸者不要将灸灰掉落在被灸者身上,以免烫伤,每次灸5-10分钟为宜。
艾灸功效:脾俞是脾反应在背部的腧穴,灸治这个穴位能调和脾胃,消除体内湿热之气,缓解肢体乏力,背部等症状。

2 艾灸血海补脾益血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艾灸方法:取燃着的艾条在手,燃端对准血海,以感到温热为度,注意燃端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每次灸3-5分钟。
艾灸功效:血海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灸此穴位能补脾益血,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在饭前灸治不但能起到控制食欲的功效,还有预防雀斑的作用。

3 艾灸三阴交健脾除湿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呈直角取穴。
艾灸方法:屈膝正坐,取燃着的艾条在手,燃端对准三阴交,以感到温热我梅毒,注意燃端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每次灸5-8分钟。
艾灸功效: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足部的三条阴经气血经气在本穴交会,是可以经常灸治的保健穴。经常灸三阴交穴,除了健脾除湿,消除虚胖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4 艾灸太白补益脾经 盘腿坐,太白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艾灸方法:盘腿正坐,按照要求找准穴位,取一燃着的艾条在手,悬于太白穴上方,以自己能感受到艾条灼热之感即可,注意不要将燃着的艾条直接接触到皮肤,每次灸3-5分钟。
艾灸功效:太白是脾经的原穴,灸治这个穴位能补益脾经经气,健脾和胃,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经常灸疗此穴能消食化滞,通腑泄热,预防肥胖。

2022-12-06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1:27: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按摩太白穴 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先找到你的大脚拇指的边缘,沿着内侧边摸下去,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记住其实就是大脚趾内侧第一个高骨的后下方。2、功能作用 因为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是补脾大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太白穴就是针对脾...

  • 5.胡萝卜 性味甘平,中国医学认为它“下气补中,利脾膈,润肠胃,安五脏,有健食之效”。丰富的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能明目养神,增强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萝卜素属脂溶性,和肉一起炖最合适,味道也更好。/iknow-pic.cdn.bcebos.com/b7fd5266d01609243be4d671d90735fae7cd3492"target...

  • 调理寒湿,通过命门、神阙、气海、关元组合艾灸,后续专题再介绍;中脘穴 【功效】和胃健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处。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带脉灸:【功效】无论男女,生命点都是在腹部,腹部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带脉灸的功效:1、减肚子...

  • 太白穴是保健的要穴,因为它补脾的效果是最好的。对于脾虚引起的任何不适,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边有齿痕、腹胀及消化不良等,刺激此穴都有效果。我们知道脾主肌肉,当人体做大量运动时,很容易致脾气亏损,肌肉失养就会导致酸疼。通过

  • 神阙—为任脉经穴,经常艾灸,可温通元阳,脾胃健旺。 气海—常用艾灸此穴,补元气,暖脾阳,强壮后天之本,祛病养生延年。 巳时是老年人活动的最佳时段 巳时脾经当值。脾主肌肉,此时锻炼便可借天时以养脾,健身效果是最好的。按照中医理论,“脾主全身之肌肉”,这与大的运动化功能是分不开的。水谷精微和津液等物质在脾...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