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之长”黄芪名方今用 补药之长黄芪

  黄芪,是一味常用而又价廉物美的补气药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作为“补药之长”的黄芪,还是 “药食共用”之品。  黄芪,甘、微温,功能补气生血,益气升阳,扶中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愈疮生肌。适用于气虚无力,血虚萎黄,自汗盗汗,易感畏风,中气下陷,胃下垂、脱肛,慢性泄泻,妇女崩漏,子宫下垂,疮疡肿毒久溃不愈,气虚水肿等症。有认为黄芪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利水消肿,适宜剂量10~30克,如用至30~60克利水作用反消失,而至60~120克,利水消肿作用又加强了。
  市售名方
  历代中医药文献记载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很多,流传下来的很多名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现仅选药店有售的非处方药物介绍一二。
  1、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柴胡、升麻、白术、当归、陈皮、甘草组成。治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市售成药最常见的是“补中益气丸”,不同厂家产品性状不同,有为棕色的水丸,有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应按说明书服用。也有制成“补中益气颗粒”的,以温开水调服。
  2、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适用于肺气不足,表虚自汗,慢性咳喘气短,易受风寒感冒者。玉屏风散,2009年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成为基层医院必备中药。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玉屏风颗粒”出售。
  3、归脾汤: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组成,大枣、生姜煎汤送服,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市售成药名“归脾丸”,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4、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当归(剂量按6:1比例)组成。适用于气虚自亏,面色萎黄,神倦脉虚者。市售成药名“当归补血汤丸”,属于虚证类非处方药。
  5、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灵甘草、大枣、生姜、饴糖组成。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隐隐,体倦乏力者。市售成药“黄芪建中丸”,因有温散作用且为蜜丸,故孕妇和糖尿病患者禁用。
  
  民间膳方
  黄芪又是一味民间常用的补益中药,每入食疗药膳方中。
  1、黄芪红枣汤
  黄芪15~30克,红枣10枚,水煎服。益气固表止汗。适宜于气虚易感,自汗神疲者。
  加冬虫夏草2~3根,补益力较之更大;加丹参9克,对心脑血管病防治有效;加龙眼肉15克、黑豆30克、花生米30克,适用于贫血,失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冬季加羊肉300~500克,温养气血,适用于气血两虚,畏寒肢冷。
  2、黄芪人参粥
  黄芪30克,人参5克,加水煎服2次汁,加粳米100克煮粥。健脾胃,抗衰老,适于一切气虚证。
  3、黄芪鲤鱼汤
  黄芪30克,鲤鱼一条(洗净),加水炖煮,饮汤吃鱼。益气利水,产后体虚,营养不良,或慢性肾炎,水肿。
  4、黄芪蜂蜜汤
  黄芪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取汁,候凉加蜂蜜适量。适宜于老年体弱,无力排便者。
  5、黄芪乌鸡汤
  黄芪30~50克,乌骨鸡1只(依法冼净)加水炖煮。补脾益气,养血滋阴,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诸病及产生体虚的调养,老年人体虚人易感自汗等。
  特别推荐
  岳美中加味黄芪粥
  岳美中为近代名医,这张方子出自《岳美中医案集》,为其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方,适用于脾虚水泛的患者(症见面色晄白,疲倦乏力,浮肿较轻但持续较久,纳呆,恶心,便溏等)。患者应在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
  配方: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
  制法: 黄芪加水适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特别提醒
  以下情况时暂不宜服黄芪:
  * 消化不良、食积、纳差、腹胀,苔腻者;
  * 阴虚火旺、口干舌燥,舌红或光,脉细数者;
  * 感冒高热者。2023-01-23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4-11-15 06:36: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你好,补血气的话,因为是进补的,因此容易导致上火。清火的药最好不要和补气血的药一起吃。一般人都是清火后再补气血的。嘴巴周围长痘痘是因为几种原因,一般是虚火。我上次看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利用简单食疗给你降降火,上面就说了上火长痘,属于虚火,该怎么办。背上长痘的话...

  • 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

  • 1、黄芪配党参2、黄芪配山药3、黄芪配金银花4、黄芪配白术5、黄芪配益母草6、黄芪配当归7、黄芪配葛根8、黄芪配枸杞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治疗脾肺气虚所致卫气不固,表虚自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