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是通过什么给穴位取名的,依据又是什么?

古代中医通过穴位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穴位的象形意义和穴位的治疗作用和性质来取名。例如“阴陵泉”和“阳陵泉”就是相对应的两个穴位,它们蕴含了古人讲究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通里”这个穴位就是穴位象形意义的典型,通里通里,顾名思义就是通往里面的一个穴位。“光明穴”是我们在做眼保健操时能经常听到的一个穴位,“光明穴”这个穴位就十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按摩这个穴可以有助于保护视力这层含义。
中医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的一块瑰宝,医者不但医术十分高超,还有着崇高的精神道德。在很多故事里都能看到,一些古代中医去穷乡僻壤给人治病,而且他们不收取任何报酬,最多是一碗水,一个歇脚的地方。在传统中医世家下长大的孩子在中医长辈的耳濡目染之下,对于仁善之心也有了更进一步地感悟和提升。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宝藏,所以当他们长大之后也变得和父辈一样有着优良的品质。可以说,医者是十分值得我们崇敬的。
虽然中医文化是从我们国家发源的,而且在古代深刻地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但是近些年来,中医却走上了风口浪尖。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医学,认为中医比不上西医。这是十分不正确的思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医都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在古代,瘟疫是一大难题,西方甚至爆发了黑死病,天花等重大灾难,而在我们中国,中医凭借着自身的实力,一次又一次地抵御了瘟疫的袭击。在现代,著名科学家屠呦呦院士通过对中医的研究,提取出了青蒿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2020-10-03
古代中医的穴位也叫腧穴,主要是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人体的经络的气输注于体表各种特殊反应来取名,依据身体各重要部位所要达到的治疗效果。2020-10-08
古代中医是通过按俞穴所在的部位及生理特征命名,根据黄帝灵枢经和针灸大成上边穴位的名称可以看出,人体穴位的名称大多来自山川丘陵,河谷的名称。2020-10-08
古代中医师必须是内外兼修之士,经络穴位是通过打坐内视得来,内修能确诊,外修能治疗!人体是个很复杂的系统,但古代医师发现,通过经络穴位,能很快治疗人体的疾病,于是发明了针,炙,按摩经络穴位等方法。为了方便记忆穴位的作用,穴位的起名都很直白作用,比如,涌泉穴,那意思就是按此穴位能让身体水液象泉水涌出来一样充满。绝对的补水穴!2021-04-30
古代中医通过穴位的分布,经络的走向,12经络的走向和脉向来给穴位起名的,他的依据是煞经络的走向和阴阳,以及阴阳结合和太阴真经方面的知识来结合,给穴位取名的2020-10-08
根据道教五行阴阳学说,通过苦思冥想起出来的2021-02-15
本人自学成才,治病不用药2021-02-23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13: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代中医通过穴位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穴位的象形意义和穴位的治疗作用和性质来取名。例如“阴陵泉”和“阳陵泉”就是相对应的两个穴位,它们蕴含了古人讲究阴阳平衡的哲学思想。“通里”这个穴位就是穴位象形意义的典型,通里通里,顾名思义就是通往里面的一个穴位。“...

  • 此外,还有一些穴位名称来源于神话传说。比如曲池穴,源自古代神话中的“曲池”之地,传说这里是治疗皮肤病的灵药之地。而阴陵泉穴,源自古代神话中的阴陵之地,据说这里的泉水具有神奇的疗效。还有些穴位名称则与人体结构有关。比如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取名百会是因为它位于头顶百会之处。而风池穴,...

  • 太溪即很大的一条溪,太渊即很大的一个渊(带流水的深潭即为渊)。太冲即很猛烈的一口的泉眼。

  • 人体的腧穴总体可归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十四经穴是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具有固定名称和位置的腧穴;奇穴有名称和定位,却因太有“个性”未被归入十四经脉;阿是穴就厉害了,《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

  • 人中穴: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所以准确的并不是正中,所以才叫人中。)  其穴名意为:鼻通天气,口通地气,本穴在口鼻之间,故名“人中”(这里有我们古代哲学思想的成分,天地人。以鼻子呼吸空气而通天之气,嘴巴吃粮食庄稼而通于地气,中间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