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不当针灸

看似安全的中医针灸治疗,其实也存在相当的风险。我就遇到过一位患者,被家人送到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就诊时,医生惊讶地发现,一周内,针灸针从患者臀部左侧,经盆腔、腹腔、移动到腹部肚脐眼处,断针在体内移动这么长的距离,实属罕见。幸运的,断针在移动时没有刺破体内的血管或脏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断针或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其原因有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 ,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正确处理等。可见,为了防止折针,操作前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操作中应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 ,如抬头接手机和扭曲身子与人谈话等;操作者在针刺时注意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断折时取针;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硬拔;万一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操作者必须保持镇静,嘱患者勿更动原有 ,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送急诊处理。患者在接受针刺过程中,若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头晕、出汗,甚至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或抽搐、晕厥,很可能是“晕针”。晕针多因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或因医生针灸手法刺激过大而导致。发生晕针时,医生应迅速把针取出,让晕针者平卧,并按压相应的穴位,很快就能缓解症状。严重者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抢救。总之,对初次接受针灸治疗的人,在针灸前要向病人解释清楚,使其消除紧张情绪。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前须安神定志,先吃点东西,选取卧位或舒适的 。医生也应采用适度的刺激手法,以避免晕针的发生。另外,有些穴位如风池、肩井、合谷、足三里、委中、承山、三阴交、涌泉等,对针灸反应较敏感,容易引起晕针,医生在扎这些穴位时,应加倍小心。

2016-05-09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3:39: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不当针灸轻微,主要有可能会导致治疗没有效果,也有可能还会延误病情。如果比较严重,也有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损伤。消毒不当主要有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皮肤出现感染,严重也有可能会导致身体发热,还会有其他全身的症状,同时也有可能会引起其他一些传染疾病。如果在胸背部进行针灸,也有可能会出现气胸,甚至会出现呼...

  • 在追求理想身材的过程中,许多女性选择了针灸疗法。然而,针灸并非绝对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我曾遇到一位病人,针灸针在一周内从臀部左侧移动至腹部,穿过盆腔和腹腔,令人惊讶。幸运的是,断针没有刺破血管或内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断针或折针是指针体断裂在人体内。常见原因包括针具质量差、针身损伤...

  • 针灸操作时,不当的针刺手法确实有可能损伤神经,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当针刺误中了外周神经时,患者会立即感受到一种从针刺部位向远端放散的麻电感。一旦神经受损,受损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如麻木、发热、疼痛感增强,以及触觉和温痛觉的减退。此外,神经损伤还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

  • 针灸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指望几针扎下去就能身材窈窕是不现实的。需要配合控制饮食,原则是不饿不吃,饿了再吃,吃青菜及瘦肉、蛋类,不吃甜食及肥肉等高热量食物。不当操作可能引发的风险:非专业人员进行针灸操作可能导致感染、出血或其他并发症。针灸减肥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因此...

  •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被认为相对安全。然而,若操作不当,仍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消毒不严格可能导致感染,针刺角度不适当可能造成局部疼痛或肿胀,而针刺过深则有可能损伤血管、神经或内脏,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消毒不严格是针灸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进行治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