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时候吸针怎么办

应该是“滞针”吧
滞针多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或留针时间过长而中间未行针。主要表现为,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 ,病人常痛不可忍。发生滞针时,对精神紧张者,可延长留针时间,循按针穴周围皮肤,若仍不能缓解者,可在针穴旁再进一针。单向捻转所致者,向相反方向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解除滞针。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行针时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则应注意与提插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2011-04-20
1.引开注意力
2.停止操作
3.在周围做一些手法如:循、
4.在周围再扎一针2011-04-22
你说的吸针是什么意思?针具起不出来吗?2011-04-20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0:50: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滞针的手法通常会将针子插入疼痛部位旁边的穴位,并在这些穴位上轻轻探测和推动,以帮助刺激和疏通气血,消除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滞针的治疗效果有待研究确定,但实际上,在中国的许多传统医院和针灸诊所都能看到使用滞针进行治疗的场景。小结 虽然针灸、吸针和滞针有着相似的原理,但它们都有具体的目的、...

  • 你好,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针灸的时候有一股气流出来的感觉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一般是不会断里面的。

  • 一种是患者过于紧张,另一种是患者的痰湿重,还有一种是针灸医师的医术。

  • 病情分析: 这个情况,一般是小孩子在做针灸治疗的时候,出现的肌肉紧张导致的。 指导意见: 这个小孩子的,一般来说对针灸等是比较害怕的,容易出现肌肉紧张而导致针灸针难于拔出的,这个予以按摩旁边一般是可以予以放松和取出的。

  • 如何防范针灸时晕针?下面为大家介绍如何从心理和生理上防范晕针。1、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1)...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