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什么东西求教?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药用价值
中药疗效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食疗价值
食疗功效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2016-03-27
2019-06-06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5:52: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学名为Astragalus membranaceus,属于豆科植物。它在传统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增强免疫力和调理身体。以下是黄芪的一些主要作用:1. 提升免疫力:黄芪被认为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于那些经常感冒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2. 抗氧化和抗衰老:黄...

  • 1、生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2、生黄芪能明显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生黄芪水煎液能明显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黄芪多糖(A...

  • 黄芪是一种中草药。黄芪又被称作棉芪,是一种中草药。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黄芪的主要成分有三萜皂苷、黄酮、多糖、氨基酸等。其中,三萜皂苷、黄酮、黄芪多糖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黄芪药材和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分别不得少于0.040%、0.0...

  • 黄芪,一种常见的豆科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以其“益气固表”的功效著称,同时具有“利水”和“托毒生肌”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黄芪常用于治疗表现为“气虚”、“气血不足”和“中气下陷”的多种症状。例如,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的人群,以及患有贫血、脱肛、子宫下坠等症状的患者,...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