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总说脾虚,脾虚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中医上说脾主运化 脾主统血 运化是将人体吸收的水谷(就是通常说的营养啦)和肺吸入的清气结合成水谷精微 然后输送到各个脏腑 以营养全身 脾主统血是指它保证全身的血液能按正常的行遍全身 不会溢出脉外 脾还能运化水湿。脾虚会使得各脏腑不能得以濡养 久而久之会出现其他脏腑的病变 脾虚还会使湿邪内停 人会感觉头及四肢重浊 并且使湿邪下注胃肠 产生纳差 泄泻 无饥饿感 无食欲 最后还会引起血虚 面色无华 倦怠无力 中医的观点就是这样 某一个脏腑有问题 根据五行学说 其他的都会受到影响 2011-04-21
“脾虚”是中医一种虚证病名,一般指脾气虚。“脾”的功能和脏器概念与西医的“脾脏”不是一回事。中医学认为,在心肝睥肺肾这五脏中,脾有其独特功能。概括讲,脾主运化,能化生气血,维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功能;脾主运化水湿,以使全身水液正常代谢;脾主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经脉之中而不溢出脉外。脾还有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等功能。脾发挥功能依赖脾气,脾气有“上升”的特点。

基于这种理论,如果平素体虚,或疲劳、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或大病久病失养,或冒雨涉水,或过吃生冷寒凉及辛辣厚味,均可伤脾或困脾 (脾的功能无法发挥)。轻则脾气虚,出现食少、食后胃脘部不适、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大便溏泄等类似黄老伯的症状。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阴阳平衡失调,出现脾阳虚,除见脾气虚症状外,还见形寒、手足欠温、腹痛、泻肚、受寒或吃冷食加剧等症状。由于脾的功能特点,严重的脾虚还会引起水肿、出.血、脏器下垂等病症。2011-04-21
饭后乏力,尤其是上午,以及便溏,耳朵里的油性大,体内湿气大。严重的会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以及面色难看,面黄肌瘦,气虚,没事爱哼哼小曲等,再严重会影响肺和肾的功能。2011-04-21
什么是脾虚?有什么表现

2021-05-17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16: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中医理论中,脾虚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和特点。其中,脾气虚是气虚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大便溏薄或腹泻,这些症状反映了脾的运化功能减退。进一步发展为脾气下陷时,患者除了原有的气虚症状外,还会...

  • 1、脾气虚:表现为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退,腹胀明显,进食后加重,伴有反酸、嗳气。有的患者会出现腹泻或者便秘,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身体疲乏无力,头晕眼花,消瘦或者肥胖。要注意加强营养摄入,适当增减体育锻炼;2、脾阳虚:患者也会出现饮食不佳、腹胀、腹痛、腹泻的表现。还会有面色苍白、舌苔白滑...

  • 脾气虚,是一种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体内运化功能的减弱,特别是对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主要症状包括腹胀和大便溏薄,患者常常感到疲乏无力。这些症状往往出现在多种疾病中,例如腹泻、胃脘痛、腹痛、水肿、痰饮、哮喘、痿证以及小儿疳积等。在西医学中,它也可能与慢性胃肠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

  • 脾虚的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等。脾虚还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出现湿气重的症状,如身体沉重、四肢倦怠、胸闷不适等。脾虚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长期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情绪波动、久病未愈等。长期饮食不规律,偏食或暴饮暴食,会导致脾胃受损;过度...

  • 脾虚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其具体表现。脾虚可能导致全身乏力,伴随出汗增多和气短。眼皮沉重甚至抬不起,下肢也可能出现水肿。脾虚导致身体瘦弱时,可能是因为脾无法有效运化食物,难以吸收营养;而肥胖则多因脾虚导致体内湿气积聚,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明显。消化系统方面,脾虚常常引起食欲不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