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积热、虚火上炎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心脾积热、虚火上炎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1.心脾积热

  证候 口腔舌面满布白屑,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薄白,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治法 清心泻脾,解毒泻火。

  方药 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炎

  证候 口舌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显著,或口舌糜烂,口干不渴,颧红,手足心热,虚烦不寐,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色紫。

  治法 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肉桂。2023-03-13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4:57: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病因病机: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分证论治:1)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加减 2)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第三节 泄泻(辨证论治)定义: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 病因:感受外邪...

  • 1、心脾积热:主要表现为口唇、齿龈或舌上溃疡或疱疹,疼痛重,甚至拒乳或拒食,伴烦躁哭闹、流涎、大便干结等症,治宜清热泻脾。可选下述方:(1)竹叶饮:鲜竹叶一把,洗净,入水加冰糖适量,煮沸片刻,代茶饮。(2)灯芯草煎:灯芯草3根,水煎加白糖或冰糖适量,代茶饮。(3)萝卜鲜藕饮:白萝卜5...

  • 其证多因六淫传里化火;或情志郁极火自内发;或过食辛辣之品;或温补过度,导致阳热内盛,形成内火上炎的证候。本证病位在心,证候属实,常移热于小肠形成小肠实热;亦可波及到脾、肝形成心脾积热和心肝火旺等症。临床表现 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夜不成眠,舌尖红赤,苔黄脉数,兼见面红口渴。

  •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是指心火炽盛,热扰心神,循经上炎而导致口腔炎。这种情况通常与情绪因素有关,如焦虑、紧张等。调理方面,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适当进行放松和休息。药物方面,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导赤散、三黄片等中成药以清心泻火。素体阴虚、虚火上浮:素体阴虚是指体质虚弱,阴液...

  • 而阴虚火旺则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引起,阴虚阳亢则虚热虚火内生。治疗应以滋补肾阴为主,佐以活血散瘀以促进血液循环。常用的药物有口炎清颗粒等。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兼有心脾积热者,可加入炒山栀、川连、淡竹叶等药物;兼有中焦虚寒者,可加入党参、白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