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经热证的四大方剂

阳明经热证的四大方剂如下: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病多与血热气实有关,胃又为水谷之海,病多与饮食有关,以降为顺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包含胃与大肠。

病机
问曰:何源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阳明病本质上就是津液与胃和大肠的关系
主要涉及的方剂有
1,栀子豉汤,栀子,豆豉,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失眠伴有烦躁者
腹胀加厚朴,阳虚加干姜
2,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三阳合病,腹满(阳明)、身重(太阳),难以转侧(少阳,少阳经行身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脾虚,背微恶寒加人参,骨节痛烦,热痹加桂枝,解毒合五味消毒饮
3,诸承气汤类,主药是大黄,芒硝。便秘等下次再写,内容比较多
4,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5,抵挡汤,大黄甘遂汤,阳明蓄血证
6,茯苓甘草汤,茯苓泽泻汤,己椒苈黄丸,甘遂半夏汤,木防己汤,属阳明水气。
7,大半夏汤,半夏,人参,白蜜。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虚寒胃反。
8,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心下有支饮,诸呕吐,谷不得下者。
眩晕,心悸加茯苓
9,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如有炙脔。阳明神志病,生姜半夏汤,心中溃溃然无奈者。半夏厚朴汤,梅核气,胃食管反流病属阳虚寒湿者。
10,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栀子柏皮汤,湿热发黄。
阳明病主药是石膏,半夏,大黄
在经石膏配知母,白虎汤,四大证,在腑用大黄配芒硝,诸承气汤方。
气机不利用半夏,配生姜或厚朴,半夏厚朴汤,大小半夏汤。
石膏配大黄,宣肺通腑,宣白承气汤,生石膏 生大黄 苦杏仁 瓜蒌皮
石膏配半夏,气阴两伤,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米。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半夏配大黄,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
2023-11-12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5:04: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剂是白虎汤。白虎汤:【分类】清热剂-清气分热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知母六两(18g)甘草二两,炙(6g)粳米六合(9g)【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效】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

  • 阳明热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其中阳明经证代表方剂是白虎汤,类似我们高烧时的症状,大汗大热大烦大渴。阳明腑是类似肠梗阻的疾病,有痞满燥实这样的表现,代表方剂是大承气汤,也可出现热证。

  •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加减。加减:肝经热盛证,加龙胆草、栀子、黄芩;痉证反复发作,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神昏痉厥者,服用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或紫雪丹。3.阳明热盛证。主症: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腹满便结,苔黄燥,脉弦数。治法:清泄胃热,...

  • 治疗上多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包括大黄9克、芒硝9克(另包、冲服)、炙甘草6克,适用于阳明热结腑实证之较轻者。小承气汤则由大黄10克、厚朴6克、枳实10克组成,适用于阳明热结腑实证中痞、满、实三症俱备的情况。大承气汤包括大黄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芒硝...

  • 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宜石膏汤。 2.阳明腑证治法:阳明腑证是邪热已与大肠糟粕搏结成实热证。治疗的目的是排除燥实,清肃里热。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