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理论与五行学说的有关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两手上举,手心相对站立时,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循行方向均是由下向上行,通过胸腹直达两手指尖;阳经由手指尖开始下行,通过胸腹、后背直达脚趾尖。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是: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颁布于身之侧面。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是: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2016-06-04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0:38: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正确答案:经络学说的形成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如十二经脉分手足三阴三阳,奇经八脉的阴阳维、阴阳跷,络脉的阴络、阳络;阴经行内,阳经行外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属关系;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开、阖、枢”

  • 参见:针灸学及腧穴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

  •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删去许多看起来比较累的词)需要说明的是:五行中是行是运行运动的意思,而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并不能理解为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因为它们不是五行,而是五行在地上表现出来的特性,被人用可以看到和识别的物质来表述而已。 东方...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