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退热贴贴脚底的那个部位

  退热贴的种类也有很多,有些退热贴是利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来退热,而有一些是中药退热贴,中药退热贴是贴在脚底,就可以利用中药的特点降温,那么中药退热贴贴脚底的哪个部位?
中药退热贴贴脚底的那个部位?   退热贴不能贴在脚底。
  物理降温应该要避开的部位有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很敏感,可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影响散热,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腹泻等不良反应!
  贴在身体大动脉流过处最好。 退热贴最好贴在身体大动脉流过处,散热更快,常见大动脉位置如:颈部两侧、枕部、大腿股沟处、太阳穴、腋下等,注意监测体温,以观察降温效果。 退热贴可以贴在患者的额头、脖颈、太阳穴或其他需要降温、冷敷的部位;可根据需要剪成相应大小使用;如果要加快降温速度,可加用数贴,同时贴在左右腋下动脉、左右股动脉处等大血管处,有利于退烧。 不过,退烧贴不要贴在肚脐、前胸、耳背、足心、外阴部,以免引起不适。
  退热贴怎么使用效果更好:
  1、冷藏后用更好 退热贴在居家备用时,最好放入冰箱冷藏后再使用,退热效果更佳(勿放入冷冻室,以免冻伤)。如高烧持续不退,应请医生诊治。
  2、注意使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退热贴的作用能持续4~8个小时,不要过早取下,以加强退热效果。如果体温不超过38.5℃,身体仍然处于发热的情况下,可以一直贴着退热贴,一般没什么副作用,热度退了,就可以取下。
孕妇38度怎么办?   孕妈发烧要记得不可随便吃退烧药,不然除了对胎儿有影响,对孕妇身体也不是很好的。要尽快控制体温,可用物理降温法,如额、颈部放置冰块、湿毛巾冷敷。如果体温高于摄氏38.5度以上,并伴有不舒服的症状的时候,就建议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孕妇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感染,排除病毒,降体温。
  孕妇发烧如果是由感冒引起的,需要更加注意。孕妇得感冒以后,对胎儿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病毒直接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可能造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兔唇、脑积水、无脑和小头畸形;二是感冒造成的高热和代谢紊乱产生的毒素的间接影响,高热及毒素会刺激子宫收缩,造成流产和早产等,因此要注意预防感冒,以下是几种治疗方法:
  1、对轻度感冒,仅有喷嚏、流涕及轻度咳嗽,则不需用药,可注意休息,多喝开水,往往可以不治而愈。如果症状仍不改善,可用板蓝根冲剂等中成药。
  2、如出现高热、剧咳情况时,则应去医院诊治。退热可用湿毛巾冷敷、30%------35%酒精(或白酒加水冲淡一倍)擦颈部及两侧腋窝;也可用柴胡注射液。
  3、对高热持续时间长的孕妇或对感冒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内科进行检查治疗。
  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私自服用药物,都会给胎儿带来一定影响。可以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来增强你的免疫力,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也是非常有作用的,比如维生素c也有助于抵抗各种传染病。也可以选择吃一些专供孕妇服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混合补品,此外,要保证充足的休息。
2022-07-15
mcxzy 阅读 67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13: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退热贴贴脚心靠谱吗 中药退热贴可以贴在脚底,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退烧贴是属于物理降温,贴的位置建议选择血管丰富的部位,如额头、腋下等位置,脚心离身体较远,血管也不如额头丰富,就算贴在脚心也不会带走太多热量,退烧贴贴在脚底没有贴在额头效果好。通常物理降温应该要避开的部位有枕后、耳...

  • 涌泉穴和曲池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将中药退热贴贴在涌泉穴可以起到散热生气的功效,贴在曲池穴则具有清热解表的功效,有助于加快体内的热量散发,起到降温的作用。大血管走行部位:为了加快降温速度,还可以将退热贴贴在人体的大...

  • 额头、太阳穴、大椎穴、颈动脉、腋下、腹股沟和股动脉等血流丰富、易于散热的部位。其中,额头和太阳穴较为常见,大椎穴位于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颈动脉在颈部两侧,股动脉在大腿内侧腹股沟中点下一横指处。

  • 2. 中药退热贴适用于额头、太阳穴或颈部的大椎穴。3. 为加快降温速度,可同时将多片退热贴贴于人体主要动脉分布区域,如颈动脉、股动脉等。4. 皮肤有异常或眼周区域不宜使用退热贴。开封后应尽快使用,以保持冷却效果。5. 退热贴通过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散热,适用于需要快速降温的部位,如枕后、颈部两侧...

  • 对于轻微发热的情况,使用中药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肚脐的神阙穴将药物吸收,这种方式相比口服药物来说副作用较少。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效果并非绝对,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如果使用退热贴未能有效退热,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药物来辅助治疗。退热贴和口服药物各有优势,不能简单地判断哪种方法更好...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