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麻的腧穴配伍原则是什么?

  1. 远近配穴

  远近配穴法,是近部选穴和远端选穴相配合使用的一种配穴法,为临床医生所常用。使用这种配穴方法,是根据腧穴的局部作用和远部作用。配穴的原则是根据病性、病位的循经取穴或辨证取穴。远近配穴法,实际上包括了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辨证取穴3部分,只有把三者有机地配合成方,才能获得良好效果。这种配穴方法,局部选穴多位于头胸腹背的躯干部,远端取穴多位于四肢肘膝以下部位,是《内经》中标本、根结理论的具体应用。如《灵枢》中治疗“大肠胀气”,因气上冲胸而见气喘,取穴气海、上巨虚、足三里等。气海穴,是调气消胀的要穴,为局部取穴;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均属于足阳明经,是循经远端取穴。这种配穴方法在后世的成方中更是屡见不鲜,如治头痛,取强间、丰隆;治眼病,取睛明、合谷、光明;治牙龈肿痛,取颊车、合谷、足临泣等,都是局部腧穴、远端腧穴相互配合的有效处方。

  2.前后配穴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腰背,即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伍成方的配穴方法。《灵枢官针》所指的“偶刺”法及俞募配穴法等均属于此法范畴。凡脏腑有病均可采用前后配穴法治疗。临床通常采用俞募配穴法,即取胸腹部的募穴和腰背部的俞穴相配合应用。俞募配穴法的基本原则是“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所以在临床上应用时,不一定局限于俞穴、募穴,其他经穴亦可采用。如胃痛,背部取胃仓,腹部取梁门。

  3.表里配穴

  表里配穴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配穴依据,即阴经病变,可同时在其相表里的阳经取穴;阳经的病变,可同时在其相表里的阴经取穴。如寒邪客于阳明胃经,经气上逆,可见嗳气、胸闷,取足太阴的太白和阳明的足三里,就是根据脏腑、经脉的表里关系进行配穴的。这种配穴方法可用于原络配穴,一般常见病症可采用。

  4.上下配穴

  上下配穴法,是泛指人身上部腧穴与下部腧穴配合应用。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最广。例如胃痛,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脱肛、子宫脱垂,取百会;头痛项强取昆仑等。

  5.同名经配穴

  左右配穴法,是根据病邪所犯经络的不同部位,以经络循行交叉特点为取穴依据,在《内经》“缪刺”的原则下配穴组方的方法。它既可左右双穴同取,也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既可取经穴,又可取络穴,随病而取。例如:左侧面瘫取右侧合谷,右侧面瘫选左侧合谷;左侧头角痛取右侧阳陵泉、侠溪,右侧头角痛取左侧阳陵泉、侠溪。又因经络的分布是对称的,所以临床对于内脏病的取穴,一般均可左右同用,以加强其协调作用。例如胃病取两侧的胃俞、足三里。

  单独治疗与配套治疗

  如前所述针灸的应用,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阶段,脏腑器官的功能失调,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等可以单独应用隐形针灸经穴疗法而取得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应用隐形针灸治疗需要与其他治疗措施配套治疗,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单独应用隐形针灸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配套隐形针灸食疗技术、隐形针灸水疗技术、隐形针灸气疗技术辅助治疗,可以收到理想的协同治疗效果。如应用隐形针灸治疗单独性肥胖症,在隐形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隐形针灸食疗、隐形针灸水疗、隐形针灸气疗,减肥效果明显增强,与单独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对于一些复杂难治的器质性疾病,或者必须通过手术、药物治疗的疾病,还需要配合手术与药物治疗,以保证其治疗效果。2010-12-17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21: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与涌泉、大杼搭配,有助于阴潜阳,治疗头痛。疗法与禁忌针刺时,直刺或斜刺0.2~0.3寸,感受酸胀或麻电感。但务必避免深刺以防损伤眼球和相关神经血管。《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强调,谨慎操作,以免针深导致视力受损。四白穴禁灸,务必遵守专业医嘱。经典论述《针灸大成》记载,四白穴主治头痛、目眩、...

  • 针不要选太长。否则容易弄弯。 练到能以快速刺穿纸层时算合格。 然后就是自己试针,选四肢上的一些穴位比较安全。比如象合谷、足三里、曲池。主要是体会进针后的针感。一般针灸的感觉是酸胀重麻。当然有时还会向上或向下的传导感。 最后就在病人身上的试了。看好人体解剖学。掌握穴位的定位。针刺的手法有举火...

  • 2、针灸能够起到调和阴阳的功效:通过针灸刺激人体的穴位,能够起到调节阴阳失衡,调节身体平衡的功效。3、针灸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身体很容易会出现问题,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时不时会感觉腰酸背痛,那么则可以通过针灸治疗,达到强身健体...

  • 通过针灸可以使淤阻的经络通畅,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这是针灸的主要作用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可以选择针灸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其经络通畅,气血正常运行。2.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

  • 人体穴位之一。足少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取穴位置】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