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的俞募配穴法及穴位诊断

中医腧穴中有很多特定穴位,比如俞穴和募穴,俞穴又称背俞穴,是中医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分布于背部膀胱经上左右各12穴。且腧穴定位分别于脏腑位置相应,分别为: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背俞穴不单能够治疗本脏腑病症,而且也能治疗与该脏腑有关的五官及肢体疾病。

募穴与俞穴相对,是脏腑经结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与募穴不同的是,募穴并不一定在其脏腑相对应的经脉上,而是分布位置大体与脏腑位置对应,即脏腑位置高的募穴的位置亦高,脏腑位置低的,募穴位置亦低。募穴亦有12个,其中分布在任脉上的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募穴中极,心包的募穴膻中,胃的募穴中脘,三焦的募穴石门皆为单穴,而分布在其他经脉上的为左右对称一名两穴。与俞穴相比,募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腑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病治阴”即说明募穴对于六腑病症有特殊疗效,如胃病多取其募穴中脘,大肠病多取其募穴天枢,膀胱病多取其募穴中极等。

临床上多将俞穴与其相应的募穴配伍联用,称为俞募配穴,如: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四月,

胃中脘穴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包络厥阴也。

此《十二募穴歌》就是经典的临床俞募配穴法。

此外,因为俞穴和募穴距离脏腑较近,所以不论病生于内,还是邪犯于外,皆能在其俞穴或募穴上出现异常反应,如压痛、酸胀、过敏等。临床上根据这些反应能够辅助诊断相应脏腑的疾病。

咱们平时也可以在这些俞穴和募穴上注意是否有结节或者感觉异常,或者在俞穴和募穴上用刮痧或者艾灸的方法做一些自我保健的工作,但不要把这些自我保健的行为当作一种疾病治疗的手段,一旦有感觉异常应该去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你平时用过俞募配穴吗,又有那些经验和心得呢?欢迎在下方评论。2022-06-17
mcxzy 阅读 33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1:30: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临床上常常将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此为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学法的典型实例。俞穴,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腰背部的穴位;募穴,位于胸腹部,故又称为“腹募穴”。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会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

  • 肝的募穴是期门,胆的募穴是日月,胃的募穴是中脘,脾的募穴是章门,三焦的募穴是石门,心包的募穴是膻中。心的募穴是巨阙,大肠的募穴是天枢,小肠的募穴是关元,膀胱的募穴是中极。募穴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中府为肺经募穴,艾灸可调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天枢为大肠募穴,...

  • 其次,背俞穴的使用方式多样,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相应的募穴结合使用,形成“俞募配穴”。募穴是指各脏腑经脉在体表的汇聚点,与背俞穴一起使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使药物和经络的作用更加集中和有效。这种配穴方法在中医治疗中广泛运用,尤其对于某些特定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背俞穴与募...

  • 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与背俞穴配合使用。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 2、缓解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3、缓解治疗皮肤瘙痒等。【肺俞穴位配伍】肺俞穴配风门穴治咳嗽喘;肺俞穴配合谷穴、迎香穴治鼻疾。【现代报道摘录】慢性支气管炎取肺俞、心俞、膈俞等穴,贴敷:洋金花、甘遂、细辛等,每年三伏天治疗,是谓“冬病夏治”属于中医预防医学范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