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气血是滋养脏腑的营养源泉,那么气血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由气血的充足与否决定,人体的五脏六腑以气血为食,气血充足,脏腑才能“吃饱”,“干活”才能更有劲。当我们的每个脏腑都不能享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时,运转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久而久之,各个脏腑就会由于供血不足而生病。
心脏气血不足,就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心脏没有了气血供应,就会停滞不前。心脏跳动的速度越来越慢,开始心痛,其实就是在提醒你该为心脏补充气血了。如果你想到的只是吃些扩充血管的药来缓解症状,长此以往,缺血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诱发鼻塞、心梗等症,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大脑中的气血不足,轻者会诱发头晕、记忆力降低,重者会导致远端末梢血管得不到充足血液而干瘪、鼻塞,进而引发脑缺血、脑梗死等症,为脑萎缩、老年痴呆埋下隐患。
肝脏中的气血不足,工作量会大大降低,难以将全部的脂肪转化为能量。未被转化的脂肪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肝脏中,诱发脂肪肝;或堆积在血管中,诱发高血脂。
肾脏中的气血不足,负担排毒的工作就不能顺利完成,这样一来,身体中的各种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就会诱发高尿酸、尿毒症。
胰腺中气血不足,就无法分泌充足的胰岛素,糖类就不能正常代谢,多余的糖残留在血管中,使得血糖上升。中医中的“气血”是“气”和“血”的统称,气血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活动的基础。气血为后天之本,脏腑、骨骼、经络、发肤都要通过气血之滋养才能有生机。

所以,气血畅通、充足与否,和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寿命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等,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能够供给脏腑的动力、能力也会不足,脏腑为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可能一两天还能运转下去,可时间一久,就会出现一系列损伤,导致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退等,身体内环境处在混乱状态,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清理毒素,并且缺乏抵抗外来致病因子的能力,这样一来,疾病也就更容易找上身。
“气血充足,则百病不生”,只有气血充足,全身经络才得以畅通,脏腑才可以更好地被濡养,其功能也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身体自然能够处在良好的内部环境之中,自身免疫力随之变得强大,能够及时将体内的毒素清除出去,还能够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

2020-12-22
气血就是我们摄入的营养。营养摄入充足,身体健康,那么就会有充足的气血,从而更好的滋养脏腑。2020-12-23
气血是分为气和血的,血是由心脏提供的,并且它游走在身体的各个脏腑器官,也就是来源于五脏六腑。2020-12-23
第一,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从而使人们气血充足;
第二,多吃些富含营养成分的食物,也可以充足气血。2020-12-23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4:31: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脾脏是人体后天之本,负责气血生化的源头。2. 气血的生成依赖于脾脏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和消化吸收。3. 脾胃功能不足会导致饮食减少,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造成气血亏虚。

  •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指的是人身气血的来源都来源于脾脏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和消化吸收,人体的气血的生成都需要脾脏提供原材料。所以每当脾胃虚弱时,饮食减少,会造成气血生化无源,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

  • “气血充足,则百病不生”,只有气血充足,全身经络才得以畅通,脏腑才可以更好地被濡养,其功能也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身体自然能够处在良好的内部环境之中,自身免疫力随之变得强大,能够及时将体内的毒素清除出去,还能够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

  • 在中医理论中,脾脏被认为是生化气血的源泉。中医认为,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脾的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血液中的营养成分,从而推动血液循环,为机体提供能量。此外,脾还参与调节体内水分平衡,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脾的功能不仅限于消化和吸收。中医...

  • 1. 脾胃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至关重要。2. 脾胃的生理功能涵盖了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的多个方面,远超出了解剖学上单一的脾和胃。3. 在五行理论中,脾属土,承担着生化万物的重任。脾与胃的协同作用确保...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