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类 头维—厉兑

【单穴功用】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穴为阳明脉气所发,犹牴角之作防御也,故名头维。维有维护、护持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腹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用于治疗偏头痛、目眩、目痛如锐、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等症。

厉兑,在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金穴。其穴犹居临岸危之处,故曰厉,兑者口也,本穴与脾脉相通,脾又主口,其穴主治口疾,故名厉兑。本穴具有疏泄阳明之邪热、清胃泻火、醒神开窍、通经活络、回阳救逆之功。用于治疗颜面浮肿、口喎、口噤、鼻衄、牙痛、胸腹胀满、发热、热厥、多梦、癫狂、足胫寒冷。

【伍用功能】
头维位于头侧部,额角入发际0.5寸处,以舒调局部经气、祛风泻火、清头目而止疼痛之功;
厉兑为足阳明经腧穴,居于足第2趾外侧,距爪甲根角0.1寸处,为之井穴,有清泻胃火、活络开窍、回阳救逆之效。
二穴伍用,一上一下,疏调胃经经气,清热泻火,活络止痛之功益彰。
【主治】
1.头痛,证属风火为患者。
2.血管神经性头痛诸症。
【操作法】
头维:正坐,先取头临泣,并以此为据点,向外量取头临泣至神庭间距离,入前发际0.5寸处。向下或向后平刺0.5 0.8寸。
厉兑:仰卧或正坐,于第2趾爪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当二线之交点处是穴。从前向斜后刺0.1 0.2寸。
【经验】
头维—厉兑伍用,原为治疗风火头痛而设。常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颇有良效。于书庄先生用于治疗风寒袭络之头痛,采用火针点刺屡建奇功,据云:治疗5例风寒型头痛,皆在2 3次病愈。吕老2005年秋曾治一青年男性,两头维穴周跳痛5年,时轻时重,痛时头脑发热,舌尖红,苔薄白,脉弦数,采用本组对穴,每日针治1次,连针5次,痛止病愈。
吕老:1964年治一校友高某,18岁,右侧头痛年余,发无定时,痛时右眼流泪,依法治疗3次,痛除病愈,未再复发。
2022-07-18
mcxzy 阅读 9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2:34: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单穴功用】二间,位于示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荥水穴,也是大肠经的子穴。它能散邪热,除寒热,利咽喉,止疼痛,适用于治疗伤寒之寒热头痛、多卧嗜睡、喉痹、咽中如梗、颔肿、下牙痛、鼻衄、口眼喎斜等症状。厉兑,位于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是...

  • 作为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涌泉是井木穴,肾为水脏,穴如泉水涌出,故名涌泉。涌泉具有通关开窍、苏厥回逆、镇静安神、清热降火、平肝息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尸厥、喑不能言、易惊恐(如人将捕之)、中风、小儿惊风、痫证、脏躁、头眩眼黑、巅顶疼痛、咽肿、喉痹、鼻衄、身热、胸痛、心中结热、胸胁...

  • 厉兑,在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金穴。其穴犹居临岸危之处,故曰厉,兑者口也,本穴与脾脉相通,脾又主口,其穴主治口疾,故名厉兑。本穴具有疏泄阳明之邪热、清胃泻火、醒神开窍、通经活络、回阳救逆之功。用于治疗颜面浮肿、口...

  •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肝为风木之脏,肝藏血,有贮藏、调节血液的功能,故肝有血海之称。太冲为肝经"原"穴,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平肝息风,清热利湿之效。太溪突出一个"补"字;太冲侧重一个"泻"字。二穴伍用,一补一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滋肾平肝,移盈补亏,...

  •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既是本经"原"穴,又是输土穴。太,大也;冲,通道也。比喻本穴为肝经通道所在,也是元(原)气所居之处,故名太冲。本穴具有舒肝理气、活血通络、清降肝阳、镇肝息风、清利下焦湿热之功。用于治疗胸胁支满、疼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