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十二井穴简介

十二经脉井穴的总称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少商少商,经穴名(ShàoshāngLU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井穴,五行属木。少:小也;商:金声,代表肺。此系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肺利咽,苏厥救逆作用。主要用于胸肺、咽部及神志疾患等。如感冒、肺炎、咳嗽气喘、鼻衄、咽喉肿痛、颌肿喉痹、声哑、中风昏迷、癫狂、手挛指痛、热病等。为常用急救要穴之一。本穴配商阳治咽喉肿痛;配人中治中风昏迷,休克;配其他十一井穴治高热不退。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少商商阳商阳,经穴名(ShāngyángLI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金。商:金声,大肠属金;阳:阳经。此为手阳明大肠经(金)穴,故名。位于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阳明之热、醒脑苏厥等作用。主要用于五官、外感时疫及神志疾患等。如青盲、耳鸣、耳聋、口干、齿痛、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喉痹;疟疾、高热不退;中风昏迷;缺盆、肩、臂肿痛;食指麻木及急性胃肠炎等。本穴配合谷治腮腺炎;配少商、合谷治急性扁桃体炎;配其他十一井穴点刺放血治高热不退、中风昏迷;配尺泽、委中放血治急性胃肠炎。一般向上斜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厉兑厉兑,经穴名(LìduìST45)。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井穴,五行属金。厉:指胃;兑:代表门。对内庭来说,本穴有如胃经之门户。在足趾,第二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正坐或仰卧取穴

详见百科词条:十二井穴 [ 最后修订于2015/6/25 14:30:20 共401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1-15
mcxzy 阅读 10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06: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十二经脉井穴的总称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少商少商,经穴名(ShàoshāngLU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 穴在中指端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有清心泄热、开窍苏厥作用。主要用于神志病、热病及舌疾。如心痛、心烦、中风昏迷;中暑、热病汗不出、目赤;舌强不语、舌下肿痛、小儿夜啼、掌中热、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本穴配人中、内关治休克;配命门治身热;配廉泉治舌下...

  • 十二经井穴包括:肺经少商,心包经中冲,心经少冲,大肠经商阳,三焦经关冲,小肠经少泽。以上六井穴在手指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手十二井。脾经隐白、肝经大敦,肾经涌泉,胃经厉兑,胆经窍阴,膀胱经至阴。以上六井穴在足趾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足十二井。1、少商(肺经井穴):位于拇指外侧,...

  • 井穴就是沟通交流这两根江河的“井筒”。井穴多遍布在身体手指头、脚指头的尾端,是表皮经络内的血气流注到身体经络中的必由之路。从而,井穴变成十二经脉的“根穴”,负责人着十二经脉中的支脉。井穴的清热解毒功效:实际中,井穴的功效当然没有武打小说中那麼浮夸。根据刺激性井穴,并不可以做到花式致死...

  • 4 十二经井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3]。总称十二井穴[3]。五输穴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