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灸|清明艾灸,除湿气,发阳气,调达肝胆,强健脾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杜牧的《清明》,应该是大多数人对清明节最耳熟能详的诗句。但是大家对清明时节的来源及 健康 养生 了解吗?
清明来历清明:天清地明。“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比较特别的节气,因为它既是节气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一、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二十四节气中又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内经》中就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反映了人与天地相参,不同节气受邪会产生不同的脏腑病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人体许多生理功能有着年节律、月节律、日节律,如人体的免疫功能,据观测外周血中的总淋巴细胞在7 9月最多,而在12 5月最少,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在7 9月最少,而12 3月最多。
清明节期间多雨是这一季节的特点,会有寒暖交替的情况出现。天气反复多变,房屋、衣服潮湿的同时,其实人体内的湿气也容易过重,特别是女性,需要尤其注意。
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五脏之中,脾胃主水,湿气一多,便会影响脾胃的功能,让人体产生内湿,出现舌苔厚腻、脸色晦暗、四肢沉重等症状。 此外, 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现,所以祛湿健脾,是春季保健的关键。
清明时节雨纷纷,多雨,是这个节气第一大特点。
因为多雨,容易出现乍暖还寒,寒热交替的情况,简单说就是天气容易反常,气温容易反复,这对人体抵抗力是个考验。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无法发挥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其实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清明时节,大地逐渐清气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此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逐渐加深,而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清明前后的春天,肝阳上亢的人, 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
二、清明艾灸,让身体更清明
清明形势复杂,艾灸就成了许多人的首选,而且清明时节,阳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冬至一阳初,经过一百零四天到达清明(古人把一百零四称之为“地基之数”),不论天地间的阳气,还是人体内的阳气,都处于一种准备充分,蓄势待发的状态!
此时艾灸,可以借助一自然规律,养身调病,滋阴养阳,事半功倍,使人身心清明通透,不生杂病。
艾灸的穴位,以兼顾祛湿,助阳为主:
利于祛湿:脾俞,丰隆,阴陵泉,公孙,水分等穴;
利于助阳:大椎、命门、中脘、足三里、涌泉等穴 ,

感觉自己湿重的人可侧重前几个穴位,阳虚者侧重后几个穴位,祛除身体里的湿邪污秽。
要注意的是,清明不可食疗补肝,以免给肝火添油加醋,文章推荐的艾灸穴位也是往疏肝方向去的,所以不必担心。
艾灸方法:艾灸盒或者艾条悬灸,四肢部位20-25分钟,背部、胸腹部30-40分钟。具体以自身感觉为准,觉得舒服,灸后没有异常反应,可适当延长时间,循序渐进,具体以不上火为判断依据。
三、清明时节多艾叶泡脚
中医认为:脚底经脉丰富,肝、脾、肾及相应之腑经络均循经此处,寒邪侵袭,沿经上传,肺失宣肃,则易于外感。
而 艾叶性温,归肝、脾、肾经,能温祛寒邪,使肺气得宣,故在预防小儿感冒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家长可以在清明节气期间煮艾叶水给孩子泡脚,功效也是比较明显的:
1、改善体质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祛湿的功效,体质偏寒的孩子用艾叶泡脚,能去除体内的寒气。南方的湿气慢慢加重。“湿”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祛湿驱寒,孩子的体质就会慢慢得到改善。
2、预防感冒
很多感冒都是因为身体受寒导致的,用艾叶泡脚,一方面驱寒,另一方面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疲劳的作用,能减少外邪入侵的机会,从而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四、清明该吃啥
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这时候是哮喘、肺炎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所谓“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虾、鸡公这些食物要适当少吃。
饮食还要以清淡为主,宜食粳米、芝麻、淮山、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利五脏、通血脉、健脾补肺。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脾胃虚寒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
五、清明踏青,有益身心
春季容易犯困,适当睡眠可消除疲劳,对 健康 有益。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成年人一天睡7-8个小时就足够了。
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宜多到户外运动。但清明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所以保暖同样很重要。
2022-08-18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14: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清明时节,阳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养身调病的好时机。艾灸可以借助自然规律,养身调病,滋阴养阳,事半功倍。清明艾灸以祛湿、助阳为主,选择合适的穴位,可以有效调整身体的湿气和阳气。三、清明时节多艾叶泡脚 艾叶性温,归肝、脾、肾经,能温祛寒邪,使肺气得宣。在清明节气期间,用艾叶水泡脚,...

  • 艾灸方法:艾灸盒或者艾条悬灸,四肢部位20-25分钟,背部、胸腹部30-40分钟。具体以自身感觉为准,觉得舒服,灸后没有异常反应,可适当延长时间,循序渐进,具体以不上火为判断依据。三、清明时节多艾叶泡脚 中医认为:脚底经脉丰富,肝、脾、肾及相应之腑经络均循经此处,寒邪侵袭,沿经上传,肺失宣肃...

  • 小暑谨防暑湿至水肿。艾灸丰隆、承山、会阴可以健脾祛湿。大暑(公历7月22-24日)防中暑 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艾灸关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对于那些每逢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立秋(公历8月7-8日)养脾胃 秋来“伏”不...

  • 8. 夏至节气灸可以选择大椎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抵抗疾病。9. 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艾灸疗法,因为艾叶是温性的,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10. 夏季阳气最盛的时候进行艾灸,根治冬病的效果能达到最佳。11. 鄂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专业...

  • 夏至节气灸穴位推荐 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效。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功效。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中医学认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