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功效

  相当一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功效已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从而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采使用。如大黄,味苦,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致泻、利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应病症如便秘、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如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的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
   1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现状与意义
  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药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应包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发展。例如,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来表征的'功效,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肺、肾、肠、骨等结核病,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这不同部位的疾病,属于不同归经,在选用药物时,是要考虑到的。就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而言,尽管从西医角度看均属细菌感染性疾患,但从中医看,在急性期属实热证(或湿热证),应选用苦寒药,而在慢性期,则属虚寒证(久病必虚、虚易成寒),是不宜选用苦寒药的。
   2丰富和发展中药学
  中药的很多苦寒药,均具抑菌消炎作用,当然,并不能由此而完全认为抑菌消炎作用即为中药特性——味苦性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码这表现了中药的味苦性寒这一特性的一个方面。一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可见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不论西药还是中药都由相应化合物构成,具有以下同一性:有的为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有的为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药阿托品、磺胺噻唑是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剂、三溴片等为成分结构清楚的混合物,而相当一部分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番泻叶等,其成分结构不完全清楚。而中药,尽管大多数药物的成分结构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结构清楚的,如冰片即为龙脑,相当一部分矿物药的成分结构大体清楚。它们大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例如西药的利血平,是天然产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产物,中药的绝大多数如麻黄等是天然产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由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
   参考文献
  [1]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
  [2]耿俊英.中药“五味”的探讨[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 QQ 961070048
2022-07-31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0:31: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首先,中药养生的意义和作用在于提高人类的寿限,对身心健康有益,益寿延年。中药养生的概念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群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其次,中药的药性包括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实际上还包括平性,即寒、凉、平、温、热五种特性。中药的性质主要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接着...

  • 首先,九里香具有麻醉作用,这一特性令人联想到古代名医华佗的麻沸散。它不仅能对身体的某部分进行局部麻醉,且用量适宜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现代科学正探索利用这一特性,将其应用于 品的研制中,进一步挖掘九里香的潜力。此外,九里香在治疗蛇虫咬伤和行气止痛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功效。无论是身体的...

  • 2. 补益五脏,提升免疫力 赤石脂的另一大功效在于补益五脏,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与人参等药材合用,不仅能滋养胃气、强健筋骨,还能有效缓解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从这一层面来看,赤石脂还具备一定的安神作用。长期坚持适量服用,可显著提升人体免疫力。赤石脂不仅具备上述功效,还能补心血、促进肌肉...

  • 一、淡豆豉的功效 淡豆豉具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的功效,主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虚烦不眠等症。二、淡豆豉的作用 1. 栀子豉汤:用于治疗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等症。将栀子与淡豆豉合煎,服用后可得吐者止后服。2. 防治温毒发斑:用黑膏生地黄与淡豆豉合煎,再加入雄黄、...

  • 溪黄草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被称为土黄连等,其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被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及跌打瘀痛等多种疾病。在急性肝炎和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溪黄草被广泛应用。它还能有效治疗痢疾、肠炎、癃闭及跌打瘀肿。此外,溪黄草中的有效成分如溪黄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