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怎样的?

①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黄芩、木香、车前子、白扁豆、荷叶各10克,茯苓12克,薏苡仁15克,生甘草、黄连各6克。
②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治宜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
③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④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淡,脉濡弱。治宜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2020-01-01
以下是中医治疗胃病的优势:1、中医认为胃脾各为表里,互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药制剂不仅对脾胃有综合治疗补益作用,而且能调和肝胃,因果皆治。2、中药治疗胃病,具有治疗与调理双层作用。独到组方能够直击病灶,驱除病气。中药天然成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能修复破损的胃粘膜,消除胃病反复发作根源,因而复发率低,疗效持久。3、中药取之于天然,避免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服用安全。4、中药不致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人体也不会对中药产生依耐性;患者选用中药治疗胃病的关键,是持续治疗。5.胃病患者,往往胃黏膜血流量减少,黏膜细胞缺血、缺氧,能量产生不足,直接影响到胃黏膜的防御能力,致胃黏膜的防御屏障机制削弱;加之胃酸及胃蛋白酶等攻击因子的侵害,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发生。上述胃黏膜血流量的病理变化,与中医“久病入络”的理论完全相符。丹参、三七、大黄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强胃肠黏膜血液循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和营养缺乏状态,利于损伤粘膜的再生与修复。2020-04-10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03: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对肠胃炎,中医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中药方是熟地15克、山药12克、炒扁豆12克、炮姜9克、吴茱萸6克、炒白术15克、炙甘草6克。这些药材共同煎煮后,每日服用一次。这种方剂适用于治疗肠炎,尤其是那些腹泻持续不愈的情况。如果患者在食用生冷食物后会出现腹泻,以及有腹部寒冷、食欲...

  • 中医治疗肠胃炎建议辨证施治,不要盲目的用药。胃肠湿热型的病人,可以应用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为主的药物,比如用葛根芩连汤可以进行对症的缓解,比如葛根、黄芩、黄连、生甘草、金银花、茯苓、车前子、白扁豆、荷花等配合熬制,可以进行适当的缓解。对于寒湿阻滞型,可以应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进行治疗。比如...

  • 此外,对于肠胃炎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以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都有助于预防肠胃炎的发生。总之,肠胃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既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也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调理。通...

  • 此种情况则应就诊当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抗感染、补液调理治疗,必要时行血液、大便常规及培养、肠镜方面检查,明确原因指导治疗。另外

  •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例验证】:治疗35例慢性肠炎患者,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3. 葛根黄芪治肠炎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主治急性肠炎。【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芩6克,川黄连2.4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