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荥穴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手太阴肺经  ——鱼际穴——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手少阴心经    ——少府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手阳明大肠经——二间穴——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手少阳三焦经——液门穴——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手太阳小肠经——前谷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足太阴脾经    ——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足厥阴肝经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少阴肾经    ——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足阳明胃经    ——内庭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    ——侠溪穴——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足太阳膀胱经——足通谷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荥主“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

如发烧,咽喉肿痛,可刺激肺经的荥穴(鱼际)

如口疮,小便短赤,可刺激小肠经的荥穴(前谷)

如口臭,大便燥结,可刺激胃经的荥穴(内庭)

如心烦不眠,五心烦热,可刺激心经的荥穴(少府)

如牙龈肿痛,眼红赤,可刺激三焦经的荥穴(液门)

各经络的荥穴可以配合使用,去热效果更佳。2022-06-28
mcxzy 阅读 58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21: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少阳胆经    ——侠溪穴——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足通谷穴——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荥主“身热”可理解为“上火了”如发烧,咽喉肿痛,可刺激肺经的荥穴(鱼际)如口疮,小便短赤,可刺激小...

  • 12条人体正经上的精兵强将: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皆以天人合一之理念贯穿,展现出人体精气神的奥秘。井穴,作为12条正经的源头,五俞穴的一种,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象征着生命之源,其在经络流注中犹如泉水之始,故称“井”。全身十二经各有其井穴,共计十二个,包括肺的少...

  •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合为十二原穴。阴经的原穴即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于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动力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

  • 中医理论中,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上的五个特定穴位,它们分别对应井、荥、输、经、合五个不同的穴位类别。井穴位于四肢末端,是十二经脉之气的起点,犹如泉水初涌,故名井穴。荥穴则位于掌指关节或趾间关节的前缘,是十二经脉之气流注之处,犹如泉水流注,故名荥穴。输穴位于腕踝关节附近,是经脉之气的...

  • 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 · 至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 八:足少阴肾经 1.循行原文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